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資訊頭條 >> 一聲戲腔 閩台共鳴
詳細內容

一聲戲腔 閩台共鳴

時間:2024-03-21     作者:蘇祝巧 汪碧海 林智群【轉載】   來自:福建日報

一聲戲腔 閩台共鳴﹒《福建日報》2024年3月21日7版【海峽】

□ 福建日報通訊員 蘇祝巧 汪碧海 林智群

近日,龍海曾小真薌劇團新年大戲《包公誤》在龍海區紫泥鎮安山村唱響。夜幕降臨,燈光璀璨,伴着清婉幽雅的古樂聲,邁着婉約輕盈的蓮步,身穿五彩斑斕戲服的演員陸續登場,小小的戲臺上,悠揚的旋律中,一個個故事徐徐展開。

“80後”臺灣青年林維勤是劇團的四名臺灣樂手之一,洞簫、臺灣笛等樂器她都信手拈來,或哀婉纏綿,或悠揚婉轉。2018年,專業學習歌仔戲編曲的林維勤一畢業就受邀到廈門參加歌仔戲文化交流。在交流中,林維勤發現薌劇與自己所學的歌仔戲有“異曲同工”之妙。通俗易懂的方言俚語、曲調豐富的樂器伴奏,加之濃厚淳樸的鄉土氣息,讓她一下子就喜歡上了薌劇。

歌仔戲,又名薌劇,2006年入選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爲海峽兩岸歷史、文化的特殊象徵,歌仔戲是中國300多個劇種中唯一根植於閩南、形成於臺灣、生長於兩岸的地方戲曲。

2023年,機緣巧合,林維勤遇到了龍海曾小真薌劇團。劇團欣賞她的歌仔戲背景,誠摯邀請她加盟擔任樂手。“感謝劇團的信任,我會努力把自己的所學展現出來,也會認真向劇團的老師們學習。”林維勤說,閩南的文化、語言、飲食習慣都跟臺灣很像,讓她倍感親切。劇團的人對她就像家人一樣,讓她很溫暖,大家在一起排練演出,其樂融融。

“漳州薌劇與臺灣歌仔戲枝相連、根相通,但在長期的演變中,各自發展出了不同的特色。漳州薌劇更忠於傳統精髓,講究表演的層次與精細,表演程序上更考究,水袖功等基本功是歌仔戲中較爲欠缺的。臺灣大都是民間劇團,他們擅長創新、營銷,在舞臺上加入聲光電等現代元素,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漳州薌劇的原汁原味讓臺灣藝人嘖嘖稱讚,臺灣歌仔戲的創新則讓漳州同行大開眼界。”龍海曾小真薌劇團團長曾小真告訴筆者,許多臺灣歌仔戲演員專程到閩南拜師學習唱腔和身段,而薌劇團也在燈光、舞美、服裝、樂器、劇本上不斷改良創新,雙方相互學習借鑑,合作交融成了必然。“未來,我們將邀請更多的臺灣專業人才加入。我希望劇團能吸引更多年輕觀衆,讓更多人瞭解薌劇文化,共同助力這門古老的戲曲藝術傳承與發展。”

幕幕戲曲華影,幀幀人生百態。鑼鼓一敲,幕布一開,一唱一和,一招一式,古樸的唱腔與精妙的歌舞滋養着兩岸同胞,見證着中華文脈的生生不息。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