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大陸生活 >> 臺青“Young”|劉志一:親歷祖國大陸近三十年發展變化,加入現代化建設感嘆時代進步
詳細內容

臺青“Young”|劉志一:親歷祖國大陸近三十年發展變化,加入現代化建設感嘆時代進步

時間:2023-08-17 13:07:00     作者:常凱特【轉載】   來自:中國臺灣網

【編者按】:從廣西的建築工地到內蒙運送鮮食的冷鏈物流,大江南北都有他的工作足跡;上學、工作、買房,大陸見證了他人生中太多的“關鍵時刻”——今年,臺灣青年劉志一入職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任教。

策劃:李柏濤 聯絡/採寫:常凱特

“回到校園,可以完成很多我一直想做的事。”

“當父親安頓好一切後,就把我和我媽接過來了,那是1997年,北京當時還沒有四環。”在香港回歸、舉國歡慶的氛圍中,劉志一第一次踏上了祖國大陸,“我是我們中學裡唯一的臺灣人。”劉志一說到,“那時候很少有臺胞在大陸考試升學,哪能想到現在有這麼多臺灣學生到大陸讀書。”

多年的求學生涯,讓劉志一對北京的發展變遷頗爲感慨,連中學時代用鐵皮暖壺的記憶都格外值得回味。“去澡堂洗澡,打熱水用臉盆洗頭,我在來北方之前都沒經歷過,但其實習慣就好,現在想起來都特有意思。”

“基建的發展有目共睹,這些年地鐵、機場建設得飛快,像我小時候常去的天意小商品批發市場,早就拆了,現在都是大購物中心。”除了這些肉眼可見的變化,劉志一對制度、體系的進步更是深有體會,“比如臺港澳聯考越來越規範,針對臺胞的政策待遇也在逐年完善。”

博士畢業後回到臺灣服役期間的劉志一,在機緣巧合下見證了兩岸體育交流的成果。“那時我認識了很多中國臺北隊的隊員,他們經常來大陸比賽、訓練,對大陸的發展有直觀的認識,但是對大陸社會又充滿了好奇,休息時我們會一起打球,聊在大陸的所見所聞。”

我把這個稱爲‘加入現代化建設’

畢業後,從商業地產到物流行業,劉志一在工作中輾轉走過祖國大江南北,“那會我長期在湖南、湖北、廣西、江西等地出差,有時和工人們同吃同住,我永遠記得在廣西地下車庫的工地,粉塵混合水汽,加上高溫蒸騰,真得悶得人受不了,可想象建築工人是多不容易。”

“我把這個稱爲‘加入現代化建設’。”劉志一笑道,“希望更多的臺灣青年能夠加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來,無論什麼行業,只要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就能夠感受到祖國的發展變化,就會更熱愛我們的國家與民族。”

“在快遞公司時,因爲內蒙古出產的優質牛羊肉很受歡迎。公司發展冷鏈物流的建設……做冰雪項目時,我們做了市場調查,發現很多南方客人會坐飛機去東北滑雪,雪板、護具的運輸需求量激增。”劉志一說道,“地產、快遞都與民生息息相關,在這麼多年的工作中,我切身感受到了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與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今年回到學校教書後,時間一下變得自由了,可以嘗試很多自己想做的課題。”時隔多年,劉志一帶着從實踐中得到的經驗再次回到校園,“廣告行業在大陸一路發展至今十分不易,這背後是整個大陸市場的發展。就像很多臺胞第一次來大陸時都會被便捷的電子支付震驚……這些都是時代和社會進步的產物。”

多瞭解大陸,才能終結臺灣青年對未來的迷茫

知其所來,方能識其所在,明其將往。

劉志一很擔憂當代臺灣青年的教育問題,“近年來所謂的‘本土化’教育對臺灣年輕人影響很大,現在臺灣孩子學到的很多內容和我、我父輩這一代人學到的都不一樣。”

傳媒專業出身的他,對近年來臺灣教育的變化十分敏感,他認爲,正是歷史教育的缺失,對大陸發展資訊的屏蔽,以及試圖用美日文化取代中華傳統文化,導致臺灣年輕人缺乏正確的歷史觀和身份認同。

“希望臺灣青年朋友多來大陸轉一轉,一定會被遼闊的地域,民族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所震撼,一定會對‘家國’概念有更深刻的思考,並產生來自血脈的認同與親近……誤解和矛盾都源自不瞭解和無知,兩岸青年應該多多交流,相互增長見識。”(完)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