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宗族文化 >> 海峽導報《根我回家》欄目協助 重續兩岸親緣 37年後,台胞代父尋親終如願
詳細內容

海峽導報《根我回家》欄目協助 重續兩岸親緣 37年後,台胞代父尋親終如願

時間:2024-04-19     作者:葉新航【轉載】   來自:海峽導報

葉新航﹒海峽導報《根我回家》欄目協助 重續兩岸親緣 37年後,台胞代父尋親終如願﹒《海峽導報》2024年4月19日8版(末版)【台海】

海峽導報駐台記者 葉新航

昨天下午,台胞韋懷思與廣西上思縣的親人接上了那一通讓父親魂牽夢繞一生的電話,重續兩岸“親”緣。

清明節期間,海峽導報推出《根我回家》欄目,持續協助台胞尋找失散的親人。近日,台胞韋懷思聯繫導報,希望能找到在上思縣的親人,以完成父親韋廷輔的遺願。

海峽導報將尋親短視頻後,引發了網友的積極轉發並提供線索,最終在上思縣有關部門、上思縣融媒體中心、叫安鎮及村委相關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最終成功找到了台胞韋懷思在大陸的親屬。他們分別是韋廷輔的兩個侄子韋佩龍、韋佩儒,包括他已故發小韋廷佐的二兒子韋雁秋和大兒媳林振青。

林振青拿出珍藏多年的老照片,這是多年前韋廷輔寄給韋廷佐的。她向記者表示,這三張照片是公公在去世前交給她保存的,還交代一定要保存好,總有一天廷輔的後人會回來的。韋懷思表示,她會盡快到廣西上思縣與親人見面。

心繫故土:父親未了情

韋懷思聽母親講過,父親曾參軍抗日。後來,在國共內戰緊張局勢下,他獨自乘船前往臺灣,而不是在1949年隨國民黨部隊撤退。因此,他沒有獲得“榮民”身份,沒有退休金,在臺灣生活得很清苦。“父親到臺灣後娶了我母親,當時我年紀尚小,父親很少跟我說老家的事。”韋懷思回憶,“在我三五歲時,父母離婚了,我隨母親生活。只記得父親有告誡我,如果以後有人要我改名字,絕對不能改,因爲你的名字代表着廣西上思縣!”“父親去世後,我們從他獨居的房子整理出來了很多信件,他此生再也沒有踏上故土,我知道他很遺憾。”韋懷思告訴記者,1980年代的信件要經由香港轉寄才能到大陸,一封信往來需要半年時間,因此父親對這些來自故土的照片和信件十分珍惜,雖因時光磨蝕已泛黃褪色,卻毫無損毀之跡。

韋廷輔心中那份深沉的牽掛,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即使相隔遙遠,依舊閃爍着溫暖的光芒,堅定指引着歸途方向。

故鄉情深:取名寄“思”念

在成功找到韋懷思在大陸的親屬後,上思縣融媒體中心前往當地村鎮瞭解情況。

據悉,在兩岸可以互通書信後,韋廷輔曾給住在大陸的發小韋廷佐寄來一封信,並附上了三張照片:韋廷輔和大女兒韋懷寧的個人照,以及他愛人與二女兒韋懷思的合影照。其中大女兒照片背面還寫着“長女韋懷寧幼稚園畢業照”字樣。

不過,韋懷思透露,父親和母親只生了她一個,她的姐姐、哥哥是母親和前夫的孩子,母親嫁給父親時,姐姐已經五歲了。姐姐的名字叫“怡琛”而非“懷寧”。但韋懷思也表示,韋廷佐後人提供的那張照片確實是她的姐姐。

據村民講述,韋廷輔出生於上思縣,長大後便去南寧發展,後來才輾轉到了臺灣。韋廷輔將兩個女兒取名爲“懷寧”“懷思”,應是懷念南寧與上思故土之意。

至於爲何姐姐的名字有兩個版本?韋懷思推測,父親或許出於尊重並未更改大女兒的名字,只在私下給大陸的信件中稱呼她爲“懷寧”,借姐妹二人“懷寧”“懷思”之名,表達自己對故土的懷念。

夢回桑梓:女兒歸心切

韋懷思回憶,父親1987年6月16日去世,當時父母親離婚多年,相關人員通過學校最終聯繫上了她們。“我那時才11歲,早上正要去上課,卻突然得知父親已離世三天的消息。”韋懷思感嘆道,1987年10月,臺灣當局開放台胞赴大陸探親,“本來即將有機會探親,父親卻未能趕上,他一定很遺憾,雖然父親很少說老家的事情,但他心裡一直掛念着。”

4月18日下午,在海峽導報與上思縣融媒體中心的協助下,韋懷思與大陸的親人接上了那一通讓父親魂牽夢繞一生的電話。

韋懷思開心表示,“我非常想見這些在廣西的親人,想跟他們聊聊我的父親,也聽聽父親的童年和家鄉的故事。父親離家後再也沒有見過親人,最後客死他鄉。我也希望讓大陸親人看看我父親唯一留下來的親生女兒。”

韋懷思表示,她將盡快安排時間回到父親的故鄉,完成父親的遺願。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