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資訊頭條 >> 一生情意戲裡盡——臺灣知名劇作家王安祈的戲曲人生 / 臺灣戲曲表演團體演出彩排:“京昆並進”呈現“老戲新美學”
詳細內容

一生情意戲裡盡——臺灣知名劇作家王安祈的戲曲人生 / 臺灣戲曲表演團體演出彩排:“京昆並進”呈現“老戲新美學”

時間:2024-03-12     作者:楊程晨【轉載】   來自:福建日報

一生情意戲裡盡——臺灣知名劇作家王安祈的戲曲人生﹒《福建日報》2024年3月12日7版【海峽】

據新華社臺北電

8日晚,臺灣傳統戲曲表演團體國光劇團開春首檔戲《永恆時尚•春分》在戲曲中心大表演廳鳴鑼開場。6天共11個劇目的傳統好戲接連上演,充分展現傳統京昆老戲的唱唸做打之美。

“我一輩子什麼都不會,就喜歡京劇。這一生,我的情感、意念都在戲裡。一生情意戲裡盡。”年近古稀的臺灣知名劇作家、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道出自己的戲曲人生。

她一生摯愛京劇,集創作、教學、編劇與藝術總監於一身,被認爲是“實務與理論兼具的傑出劇作家”。她以傳承戲曲、推動京劇現代化爲終身志業,將戲曲融入生命之中。

打娘胎裡開始聽戲

“京劇對我而言是胎教。”王安祈笑言,自己戲齡比年齡大10個月,對京劇的興趣源於母親。

王安祈的母親生於蘇州,長在天津,自小喜歡京劇,不到十歲就“混”進後臺,向後來成爲京劇大師的少年李少春要到簽名照,喜滋滋去瀋陽向戲迷舅舅炫耀。不料正逢“九一八”事變,她一到東北就又被推上火車折返天津。

那張簽名照成爲母親的精神寄託,戰亂年代一路相隨,後來還被帶到臺灣。

母親常收聽廣播電臺戲曲節目,絲竹管絃薰陶着兒時的王安祈。她六歲起便進戲院看戲。

“我的情感、經驗全從京劇中來。”王安祈回憶說,她五歲聽《羅成叫關》唱片,竟止不住流下淚來;小學時聽京劇《祭江》,體會到超齡的人生情感。她癡迷於動人的唱腔,抄寫着一句句戲詞唸白。

在兩岸隔絕年代,她還常聽從大陸流傳而來的京劇唱片,瞭解新編戲風格。假日,她隨母親踏遍臺北的劇場,常是台下最小的觀衆。同學中流行的是西洋歌曲,身旁無同齡人聽戲,這令她頗感孤單寂寞。

“我所有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都來自戲曲。”王安祈很小就開始思考,爲什麼京劇難以被現代人接受?默默立志“一定要讓京劇現代化”。

打造京劇新美學

以夢爲馬,王安祈對京劇的喜愛隨年齡增長愈加熱烈,朝着志向不停奔跑。

上世紀70年代,王安祈毫不猶豫選擇了臺灣大學中文系:“我要讀文學,把傳統詩詞根基打好,才能更好投入戲曲創作。”

她接連在臺大取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學習之餘,她看戲也評戲,引起京劇界名家注意。博士畢業當晚,她便接到改編劇本的工作。

《孔雀東南飛》《再生緣》……越來越多劇團找王安祈合作,她忙得不可開交、不亦樂乎。2002年,她受邀擔任國光劇團藝術總監,更深入戲曲實務,全力探索京劇現代化。

“我想的現代化不是加燈光佈景,讓服裝舞臺變得很現代,而是要新編劇本。劇本要與現代人的情感思想接軌,才能被現代人接受。”她說。

《三個人兒兩盞燈》呈現的寂寞感,《金鎖記》意象化文辭營造的情境,《孟小冬》喃喃自語的筆法透露絲絲心緒……

編劇之於王安祈,像一趟“向內凝視深掘”的旅程。在她筆下,故事還是那個故事,傳統價值未被否定,但運用古典文辭、文學技法,生動捕捉劇中人物情感,立體塑造人物形象。

新編京劇大獲好評,吸引了一批新觀衆,也引來不少質疑,甚至有人認爲她是離經叛道。

2009年冬天,國光劇團攜新京劇《金鎖記》到大陸演出,引起轟動。在北京大學那一場,謝幕時已近晚上11時,“竟有800多人留下座談”,令她始料未及。

後來,劇團新編戲獲評“臺灣京劇新美學”,在上海演出時受到戲迷肯定,讓她更堅定京劇現代化探索的方向。

“每次創作都是全新探索,”王安祈說,“隱喻、鏡像、後設、意識流、蒙太奇……諸多文學筆法、文化理論與傳統戲曲表演藝術結合,激發了京劇的各種可能。”

兩岸有責任 共同傳承京劇藝術

“文學化、現代化是京劇新美學的核心價值。它仍在發展,將與文學及各類當代藝術同步前行。”30年不斷探索,王安祈時時掛念京劇的傳承發展。

1985年起,她先後在新竹•清華大學、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執教30餘年。培養戲曲創作人才是她專注的目標。課堂上,她不要求學生編出符合京劇格律的劇本,更強調“把腦袋打開”。

“我很幸運,始終留着一隻眼睛在高校。”她說,研究教學與實際劇場經驗合而爲一,讓她知曉年輕人喜好,更好改編劇本。

近幾十年,京劇在臺灣不斷式微。只有一所戲曲學校,還常招不滿人導致人才短缺,師資力量缺乏讓演員基礎不足。爲此,王安祈一直呼籲:“劇校劇團應更積極投入人才培育,京劇在臺灣才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教學上我們要仰賴大陸。”王安祈說,多年來,兩岸京劇界加強交流合作和人才培養,包括請大陸老師來台教學,或送學生寒暑假到大陸學習。疫情期間,島內學生也堅持通過視頻方式進行學習。

“在大陸的京劇學習環境下,臺灣學生意識到傳統深不可測,激發出向上的動力,努力打好基礎。”王安祈對新生代京劇演員的變化頗感欣慰。

“世上沒有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每當我構思新戲時,總有影像浮現眼前,那是母親緊捂着簽名照的身影。”王安祈說,京劇源於大陸、根在大陸,京劇在臺灣要發展好,與大陸的交流必不可少。

幾十年來,她奔走兩岸,熱心參與戲曲交流,與大陸同行合作編戲。在她看來,大陸戲曲傳承綿綿不絕,名角如雲、觀之不盡,臺灣戲壇則擅長創新,彼此交流更能碰撞出耀眼火花。

“戲曲是兩岸共享、共同珍愛的傳統藝術。”王安祈認爲,兩岸有責任共同努力,將這一藝術瑰寶傳承下去。

如今,王安祈仍奔走於戲曲研究的路上。因與癌症抗爭多年,不再允許高強度工作,她準備卸下劇團職務。但談及未來,這位劇作家說:“我會繼續聽戲、評戲。我一輩子都在戲裡,都在等待一齣更好的戲!”


楊程晨﹒臺灣戲曲表演團體演出彩排:“京昆並進”呈現“老戲新美學”﹒中國新聞網 2024-3-7

臺灣戲曲表演團體演出彩排:“京昆並進”呈現“老戲新美學”

中新社臺北3月7日電(記者 楊程晨)

傳統戲曲表演團體國光劇團7日在臺北舉行傳統戲“永恆時尚•春分”彩排記者會。該戲將於8日起在臺灣戲曲中心演出6場,戲曲名家魏海敏、溫宇航等人將帶領年輕演員上演13個傳統經典劇目。

該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表示,團裡的京劇演員都學昆曲,能夠“京昆兼擅”。此次演出展示劇團新生代演員的全面接班,尤其是首尾兩天的演出(8日《長阪坡》《漢津口》,17日《挑滑車》《上天台•打金磚》),可以看到青年武生李家德等演員在唐文華、魏海敏等名家提攜下展現出的表現力。

7日的彩排記者會上,劇團“搶先”帶來示範演出。演員王逸蛟、陳長燕主演昆曲《千里送京娘》,演員王耀星、劉化蒂、歐陽霆上演《二進宮》,兩齣戲將於10日正式演出。

國光劇團團長張育華表示,這幾年,觀衆觀看劇團的傳統戲能感受到老戲的精緻氛圍。劇團從今年開始給傳統戲配上英文字幕,希望在京劇、昆曲演出時能賦予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生命與精神。

王安祈說,傳統戲曲的精彩出自於不斷的打磨,國光劇團亦是如此。秉持這樣的理念追求,劇團才有可能向觀衆展示“傳統經典如何成爲永恆時尚”,同時呈現傳統老戲的“新美學”。(完)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