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大陸生活 >> 青聽•兩岸|臺籍醫生在大陸:“融陸”生活漸入佳境
詳細內容

青聽•兩岸|臺籍醫生在大陸:“融陸”生活漸入佳境

時間:2023-10-25 15:37:00     【轉載】   來自:中國新聞網

有人爲愛奔赴,有人收穫滿滿歸屬感,有人已成“臺灣人當中的老北京”。近日,3位在大陸打拼的臺籍醫生做客中國新聞網《青聽•兩岸》欄目,暢聊他們在大陸工作、生活的點滴。從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如今的樂在其中,他們的“融陸”生活已漸入佳境。

青聽•兩岸|臺籍醫生在大陸:“融陸”生活漸入佳境﹒中國新聞網 2023-10-25


青听两岸 20231025_01.jpg

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 朱延靜 陳文韜)

有人爲愛奔赴,有人收穫滿滿歸屬感,有人已成“臺灣人當中的老北京”。近日,3位在大陸打拼的臺籍醫生做客中國新聞網《青聽•兩岸》欄目,暢聊他們在大陸工作、生活的點滴。從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如今的樂在其中,他們的“融陸”生活已漸入佳境。

爲愛奔赴,事業愛情雙豐收

“我來福州的契機很簡單,單純是爲了愛情,奔赴而來!”聊起爲什麼到福州定居,福州市第一總醫院皮膚病防治院臺籍醫生陳柏叡給出的答案很簡單,也很乾脆。

2002年,陳柏叡來到北京大學醫學部,開啓了在大陸的八年求學生涯。2010年,爲了愛情,陳柏叡連畢業典禮都沒參加,買了張機票就來福建工作了。

陳柏叡坦言,“很多人問我,你來福州是因爲離臺灣近?是語言容易適應?還是什麼其他原因?其實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的老婆,她也是我的學姐”。

到如今,陳柏叡已經在大陸生活了超過20年,從小就夢想當醫生的他,選擇來大陸尋找機會。這一來,就不想走了。他也如願成爲了福州市首位事業單位聘用的具有研究生學歷的臺胞,有了正式的編制身份,他正一步一個腳印向上發展着自己的專業。

作爲客家人的陳柏叡,太太也是客家人,客家話已成爲他們溝通的“官方語言”。

陳柏叡提到,最近父親來到大陸,帶來了這幾年考證的族譜。族譜顯示,陳柏叡一家是從福建寧化遷出去,之後到了臺灣。“所以我覺得在閩臺之間,真的是有很多很多的聯繫。”

“民以食爲天”,陳柏叡從小最喜歡吃奶奶做的薑絲炒大腸,如今奶奶已經過世,但在大陸的客家餐廳,他每次去還是會點這一道菜,讓他內心感覺很溫暖。“閩臺真的是一家親,真的是同祖同源。”

青听两岸 20231025_04.jpg

歸屬感,已滲透到工作和生活的點滴中

從小的夢想就是做一名醫生、覺得中醫很酷、受父輩家國情懷影響,在三個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北京靈蘭中醫診所臺籍中醫師劉元媛如願來到了中醫的發源地——大陸,成爲了一名中醫。

在北京的多年生活,讓劉元媛感受到了濃濃的歸屬感。烤鴨、涮肉、滷煮、乾隆白菜……都是劉元媛喜歡吃的,留在北京過年的時候,同事都說她是“一個臺灣姑娘,長着一個北方人的胃”。

此前,劉元媛住過三年胡同,她回憶說,“那裡的大爺大媽都非常照顧我,有時候晚上做了酸菜白肉,都會煮成一鍋來給我吃……當然,北京也有很多很好吃的臺灣菜,所以其實在北京生活,我沒有什麼適應上的困難”。

除了美食上的“有效誘惑”,惠臺措施的不斷細化和落實,也讓劉元媛有了更多事業和生活上的歸屬感。

她舉例說,擁有了臺灣居民居住證,去政務大廳辦業務可以和大陸居民一樣,流程上“暢通無阻”。她在臺灣地區考取的美容相關執照,也換發了對應的大陸執照,“這對於我們這些想要(來大陸)定居發展的臺胞來說,真的感受到越來越多,然後也越來越有歸屬感”。

臺灣人當中的老北京

和劉元媛不同,雖然自己的理想職業一開始並不是做一名醫生,但受到家族從醫的影響,北京協和醫院臺籍醫生丁文蘊最終來到大陸求學、從醫。如今,丁文蘊已在北京居住近21年,她笑稱自己已是“臺灣人當中的老北京”。

“老北京”的一個具體體現就是,丁文蘊很愛喝豆汁,曾經是瓷器口有名的豆汁店的“粉絲”。“我是個吃貨”,在節目中,丁文蘊表示自己也很習慣北京的氣候,“我就是喜歡這裡乾燥的氣候,我覺得很舒爽”。

由於在北京生活的時間夠久,丁文蘊既是北京發展的見證者,也是惠臺政策的親身體驗者。她說,有了臺灣居民居住證之後,自己的出行更加便利了,“就和大陸居民的身份證一樣”。

丁文蘊說道,“都是一點一點在進步,然後逐漸越來越美好的一個過程。”

“我也喜歡這裡的人,北方人特別地直爽,喜歡北京就是因爲各個方面,要在這裡長期生活必須要適應這裡,要融入這裡,而且要愛這裡。所以我喜歡北京,我愛北京,我願意成爲一個臺灣人當中的老北京。”丁文蘊說道。(完)


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 朱延靜 陳文韜)

如今,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選擇“西進”大陸,擁抱更多發展機遇,他們在這裡立業築夢,創造美好生活。近日,在中國新聞網《青聽•兩岸》節目中,三位在大陸工作、生活的臺籍醫生分享了各自的工作心得和生活體會,並喊話臺灣青年:“大陸是最有機會的土壤”“我在北京等你們!”

青听两岸 20231025_08.jpg

從2002年“登陸”去北京大學求學,到如今已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15年,丁文蘊已在北京生活超20年,她笑稱自己是“臺灣人中的老北京”。

隨着越來越多惠臺政策的出臺,丁文蘊也感受到了實打實的便利,她舉例說,辦理了臺灣居民居住證後,自己順利繳納“五險一金”,在出行等方面,也已享受和大陸居民“同等待遇”。

丁文蘊說,“我想要告訴大家,這20年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未來的20年我也是希望滿滿,希望大家過來看看,因爲大陸真的挺好的!”

青听两岸 20231025_09.jpg

北京靈蘭中醫診所臺籍中醫師劉元媛則比丁文蘊晚幾年來到北京,除了日常的中醫醫師工作外,她還在清華附小課後班做中醫知識講解,她希望可以把中醫的知識和理念科普給孩子們,讓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她也期許未來能夠作爲兩岸青年中醫師的橋樑,促進彼此的交流溝通。

對於未來規劃,劉元媛希望自己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臨床醫師,也能夠成爲一位好老師,能將中醫這塊瑰寶帶給更多的人。

“在北京這10年我過得很精彩,每天都很開心,都有不一樣的挑戰。也希望大家可以踏出家門,出來看一看,也歡迎來到北京,我在北京等你們。”劉元媛在節目中說道。

青听两岸 20231025_10.jpg

福州市第一總醫院皮膚病防治院臺籍醫生陳柏叡與丁文蘊同年“登陸”,他是福州市首位事業單位聘用的具有研究生學歷的臺胞,“我能夠進入到編制內,其實對於我的職業發展幫助非常大,可以一步一個腳印往上走,去發展自己的專業”。

“我一直覺得我們這一批來到大陸學醫的臺灣學生,有一種‘橋樑’的使命感。未來我們要更多去對接兩岸醫療的從業者、患者,讓他們彼此交流,更好地互融互利、取長補短,去攜手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患者。我覺得這是我們的使命感”,陳柏叡說道。

除了醫生的身份,陳柏叡還是福州的引才大使。他說:“我一直覺得祖國大陸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地方,對於一個青年朋友來說,其實剛開始就是要去挑戰自己,去選擇一個最有機會的土壤,大陸就是你們最好的一個機會。”

陳柏叡覺得,首先,大陸把臺灣同胞看作“自己人”,給予臺灣同胞很多賦能,再加上大陸有廣大的市場,這些都是值得臺灣青年來看一看的理由。“年輕人不要辜負這個時代”,陳柏叡在節目最後說。(完)


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馬壯 陳文韜)

救死扶傷、懸壺濟世、仁心仁術……在行醫的道路上,越來越多臺灣青年揣懷夢想來到大陸學醫、從醫。

近日,北京協和醫院臺籍醫生丁文蘊、福州市第一總醫院皮膚病防治院臺籍醫生陳栢叡、北京靈蘭中醫診所臺籍中醫師劉元媛,做客中國新聞網《青聽•兩岸》欄目,分享他們觀察到的兩岸醫學領域異同。

2008年,來自臺北的丁文蘊拿到了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博士學位。畢業後留在協和醫院,目前是一名整形美容外科醫師。

在北京生活21年的她,稱自己是一個臺灣人中的“老北京”。雖然兩岸溝通習慣存在不同,但她也慢慢習慣了“北京大妞”式溝通方式,甚至還有了兒化音。

醫患溝通是一門學問,在工作中的丁文蘊更注重與患者用溫和的方式溝通,她認爲在患者處於比較難過的狀態時,溫和的語言會讓患者更溫暖,也能讓患者對醫生更加放心。她肯定,將臺灣民衆的語言習慣用在和患者溝通上一定有好處。

步入職場這些年,丁文蘊還觀察到,在大陸從醫會有更多的平臺可以選擇,而且大陸的病例數量在體量上比臺灣要多得多,這有助於積累更多的從醫經驗。

同樣曾在北京求學過的臺籍醫生陳栢叡,因爲愛情選擇到福建從醫。他提到,畢業後選擇來福建工作,不僅是因離臺灣的家更近,也因爲福建具有“閩臺一家親”的優勢。儘管陳栢叡長期在大陸的公立醫院工作,但他對臺灣島內的醫學界也有所瞭解。在他看來兩岸的醫療環境存在着較大不同。

在臺灣,醫院更多以民營爲主,而大陸則不同,公立醫院數量更多。陳栢叡認爲,大陸的醫療是偏公益性質,是一個民生的“最後防線”。

醫療環境的不同造成了兩岸民衆在就醫選擇上也存在不同。陳栢叡說,臺灣民衆在生病時一般會優先選擇去診所、民營醫院,而在大陸,公立醫院的患者較多。

兩岸醫療背景的差異,在陳栢叡看來卻是好事。正如他說,“可以取長補短,讓兩岸的醫生們一同攜手,我相信對於兩岸的同胞來說,都是更有福祉的一件事情。”

臺籍中醫師劉元媛,自幼夢想成爲一名醫生,回憶起自己來到大陸的初衷,是想來中醫的起源地學習中醫。

提及兩岸在中醫領域的異同,劉元媛坦言,理念雖有碰撞,但卻可以提供更多的啓發。在臺灣,大多數人認爲中醫是用來康復、調養、偏養生的。例如,臺灣民衆在感冒後會優先選擇看西醫。

劉元媛說,大陸的中醫則是可以和西醫並肩站在救治病人的一線,大多數患者也很認可中醫。她認爲可以將臺灣中醫康養的概念和大陸中醫的技術進行結合。

據她觀察,兩岸醫生在和患者溝通上也存在不同。她認爲臺灣醫生最大的特點是說話語速較慢,而大陸醫生和患者溝通更注重效率。她解釋,臺灣醫生的說話習慣語速較慢,需要和患者充分溝通以便了解更多病情。但也會造成診療時間久,能夠服務到的患者會比較有限。

兩岸的醫生在工作習慣、觀念上雖存在不同,但正如劉元媛所說;“大家可以一起取長補短,提高工作效率,能夠幫助到更多的患者。”

展望兩岸中醫發展的未來,她提到,兩岸的中醫師要常交流,及時更新最新的技術和研究成果,才能夠攜手走向國際。(完)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