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大陸生活 >> 小講臺,大夢想
詳細內容

小講臺,大夢想

時間:2023-09-19     作者:吳洪【轉載】   來自:福建日報

□ 記者 吳洪

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科技……隨着大陸一系列惠臺利民政策的落實落細,在閩任教的臺灣教師們帶領學生,積極參與福建乃至國家層面的科研項目。當科技成果被認可,甚至轉化落地時,他們執教的初心也在一步步實現——小講臺,大夢想

讓智慧醫療走進千家萬戶

“威明,最近住宿的問題解決了嗎?”

“我已經搬入新校區,以後可以常來實驗室做研究了。”

“那就好,今天我們來看一看一顆小小的芯片對心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9月2日是星期六,福州大學臺灣教授王量弘像平常一樣,一大早就來到位於福州大學旗山校區的個人實驗室,一進門就看到了自己所帶的研究生戴威明正坐在電腦前,研究人工智能芯片的高效算法。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將自己的所學運用到實踐中,讓智慧醫療走進千家萬戶。”王量弘是臺灣台南人,先後在臺灣成功大學、東南大學從事集成電路博士後研究。2011年,他研發出世界上首顆無線心電診斷芯片,將芯與心結合在一起。2014年,他被引進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微電子系,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新崗位,新機遇。2021年,福建省“一帶一路”聯合共建實驗室項目在福建省立醫院啓動,旨在立足學科前沿,加速醫療、教學、科研的合作,促進醫工融合。王量弘獲邀參與了這個項目,發揮所學投身大健康產業。隨着科研項目的深入與推進,福州大學還爲他提供了專門的實驗室,妻子、一雙兒女也隨他搬到福州定居。

在這間約50平方米的實驗室,王量弘帶領學生開展智能健康系統與生物芯片開發項目研究。他們與福建省立醫院共同推出了“個性化遠程心電監護垂直解決方案”,既能通過人工智能芯片從大量成像數據中檢測和獲取醫療訊息,幫助醫師減少診斷和治療中的錯誤,還可以便攜式使用,實現實時心電監護,守護病患的健康。目前,已有不少醫院或養老機構,訂製了這套產品。

2018年,大陸出臺的“31條惠及臺胞措施”提出,臺灣同胞可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各類基金項目。王量弘抓住機遇,成爲我省首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助的臺灣教師。此後,他還參與了智能型健康照護芯片與系統等20多項前沿課題研究,發表60多篇國際學術論文,申請海內外專利30多件,已有10多件獲得授權。

“王老師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他不僅帶領我們潛心鑽研科研項目,還以身作則教導我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戴威明告訴記者,王量弘常常告誡大家,要有服務社會大衆的科研精神,“目前大部分醫院使用的進口智能醫療設備,不僅數量稀缺,而且價格昂貴,如果我們自主研發出這類設備,就可以讓更多兩岸同胞享受到科技發展的紅利”。

吾心安處是故鄉。“住房、職稱、五險一金、子女就學等同等待遇政策的落實,讓我沒了後顧之憂,而且大陸產學研合作的濃厚氛圍,也給了我更廣闊的舞臺。”王量弘說,福建正推進“數字福建”發展戰略,其中智慧醫療無疑是數字科技新藍海,今後他希望帶領學生將智慧醫療技術與民生需求相結合,研發出更多病患所需的現代醫療設備。

培養飛機維修領域的大國工匠

“鈑鉚、打保險,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沒有一番勤學苦練,如何能做到臨危不亂?”

“只有先熟悉了飛機駕駛原理,才能更好地保護、維修飛機。”……

今年是福州職業技術學院臺灣教授李錦雄入職該校的第5年,也是他在福建度過的第5個教師節。這5年時間,他協助學校從無到有地創建了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爲我省民航業培養飛機維修專業人才;這5年時間,每到教師節,他總會收到來自學生的各種小驚喜:一段祝福、一束鮮花、一張賀卡、一個盆栽……感謝李錦雄的諄諄教誨、悉心指導。

作爲一名教師,李錦雄相信“言傳身教”的力量,但凡要求學生做到的,他自己必定會先做到。

“守時”是李錦雄要求學生做到的首要原則。每節課,學生們都要提前幾分鐘到達教室,整理儀容、閱讀安全守則,做好課前準備。爲此,每天清晨6點鐘,李錦雄會準時起床,以最快的速度穿衣、洗漱、吃飯,並在7點20分搭車前往學校。在車上,他會拿出紙筆梳理這一天需要完成的工作,然後有條不紊地逐一執行。

“嚴謹”是李錦雄要求學生養成的做事態度。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航空實訓基地,李錦雄都會親自上陣,手把手地向學生示範每一個維修動作。他一再告誡學生:“空中沒有停車場,試飛沒有後悔藥,飛機安全飛行,連一個鉚釘都不能出問題。”

“創新”是李錦雄要求學生努力突破的方向。除了做好日常教學工作外,李錦雄還時常帶領學生在研究室一起開展科研課題研究,至今已獲得5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明專利。

“信任是雙向的,學校信任我,不僅將建設新專業的重任交給我,聽從我的建議建造了航空實訓基地,還支持我參與了許多科研項目,聘任我爲教授。所以,我相信留在這裡發展,是我最好的選擇。”李錦雄說,2019年招生時,飛機維修專業只有70名學生報到,而今在校學生已有200多人,畢業生在職場上供不應求。未來李錦雄希望能繼續與同事們將這一專業做強做大,培養飛機維修領域的“大國工匠”。

帶着“稻穗頭”與“大海心”做科研

“你們見過稻穗頭嗎?即便結滿了豐碩的果實,它依然謙卑地低下頭。所以,我們做科研也要像‘稻穗頭’那樣謙卑,還要有一顆‘大海心’,博採衆長、海納百川……”育人先育德,這是福建理工大學臺灣碩士生導師陳正強堅守的“爲師之道”。

陳正強是留美的生物醫學博士。2019年9月,他帶着自己團隊的科研成果來到祖國大陸,入職福建理工大學(彼時稱“福建工程學院”),繼續他的科研夢想。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父親從小對我的教導。”陳正強告訴記者,他的父親十七八歲時被迫從大陸遷去臺灣,與親人分隔長達40多年,內心一直渴望再回故鄉。受父親的影響,陳正強自小便熟讀四書五經,對大陸充滿嚮往。“擁有豐富植物資源的福建距離臺灣最近,而且閩臺淵源深厚,落戶福建可以集合更多兩岸專家,進行中草藥物種採集與數據資料蒐集。”

這幾年,陳正強時常探訪福建的武夷山、廣東的丹霞山、臺灣的阿里山,尋找珍貴中藥材,並帶領學生運用大數據技術,將它們編入“中草藥種質基因庫”,開展兩岸特色藥物研發。“目前,這一項目已列入省級科研項目,接下來我們將結合中西藥基礎理論,利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細胞組學、轉錄組學等生物醫藥科技,找出中藥材的核心成分,提高中藥藥效,讓中醫藥產業更加現代化、國際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在項目研究過程中,陳正強帶領團隊成員和學生一起將其中的一部分成果實現了轉化落地。“食品安全關係千家萬戶,天然抑菌是天然資源中的活性物質,我們將其經過生物技術發酵和處理後,可以代替化學防腐劑,不僅能防止食物變質,還讓食品更具安全性、環保性。”陳正強說,目前該項技術轉化的產品已取得中國及歐美、中東等國家的認證,他們也與多家烘焙企業、預製菜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下一步希望尋找更多合作廠商,讓人們吃上更健康的食品。

進入福建理工大學前後,陳正強已獲得專利、專著、軟著等各種知識產權30多項。在帶領學生參與產學研合作的過程中,他一直鼓勵學生關注國家的大政方針、企業的生產需求,打開格局去尋找能助益社會發展進步的科研項目,讓科技成果真正服務大衆。

吳洪﹒小講臺,大夢想﹒《福建日報》2023年9月19日7版【海峽】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