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資訊頭條 >> 從文博會看傳統文化新生
詳細內容

從文博會看傳統文化新生

時間:2023-08-10     作者:游笑春 邱趙胤 李桐裳 陳菲戈【轉載】   來自:福建日報

記者 游笑春 邱趙胤 實習生 李桐裳 陳菲戈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8月的廈門驕陽火熱,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博覽會隆重舉行。本屆文博會展出面積達10萬平方米,是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一屆。

自2008年創辦以來,歷經10餘年,文博會見證了兩岸文化產業的蓬勃生機,如今又被賦予新的使命。本屆文博會,傳統文化如何展露新生?

氛圍濃厚,傳統文化的魅力

走進文博會展館,古風遺韻撲面而來,從展館的設計到展品的陳列,處處彰顯濃濃“中國風”。

福建非遺主題展區,聚焦文化傳承與發展,從紅色主題非遺精品、閩臺兩岸傳統文化傳承、非遺創新發展等方面,展現傳統文化當代價值;兩岸藝心源創非遺IP展區,聚焦非遺與“國潮”熱,爲觀衆帶來傳統與現代的創意碰撞;“我和我身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展和頒獎典禮,則聚焦福建高校4,000餘支社會實踐隊接力開展的調研實踐活動……

展覽展示、交流對談、互動體驗,濃濃的傳統文化味,成爲文博會特色和亮點。

走進C4場館,幾支插在小小瓷瓶裡的迷你雞毛撣子引起遊客的注意。色彩各異的雞毛撣子大約只有手掌長,既可用於桌面清掃,也是設計精巧的家居裝飾品。這些雞毛撣子跟隨設計師姜文中渡過臺灣海峽,來到這裡。

爲了守護傳統技藝,姜文中對傳統雞毛撣子進行創新,將其縮小到適宜現代辦公桌擺放的尺寸大小,同時以各色精美底座進行配套,希望一代人童年記憶裡的雞毛撣子能夠搖身一變,重新融入當代生活,構築生活美學。

“我覺得這些工藝品的設計很有創意,能夠把小時候常見的老物件帶回我的生活。”來看展的李女士格外喜歡“旺旺”系列的雞毛撣子。

中國傳統元素的設計傳遞着來自童年的溫情,也給產品帶來獨特的歷史溫度。這既是許多像姜文中這樣的設計者的設計理念,也與本次文博會“一脈傳承•創意未來”的主題遙相呼應。

福建是非遺資源大省,全省共有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項目9項、國家級145項、省級705項。福建省還是全國首個實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三個名錄系列大滿貫的省份。持續秉承“保護爲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遺工作方針,近年來福建加強非遺資源的挖掘整理、內涵闡釋、價值利用,培育代表性的非遺旅遊精品線路,激發非遺文化傳承發展的強大生命力。

“我國擁有很好的非遺資源,也有非常好的文字研究,但我們的劣勢是對我們自身的認識不夠深刻。”蘇州新勝商貿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品華表示,在弘揚傳統文化的歷史馬拉鬆中,要先把前人的棒子接好,再交棒出去。

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本屆文博會上,傳統文化正以頑強的生命力不斷綻放新時代的光彩。

國潮風起,商業化的路徑

眼下,“文化認同感”助推“國潮經濟”,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正爲文化產業厚植成長土壤。同時,也形成了國潮出海的新浪潮。

記者在文博會上感受到,兩岸文創工作者正發揮活力創意,在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中,用多樣化和新潮的理念讓傳統文化“潮”起來。

“人類的基本需求、情感需求其實是相通的,傳承發展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如何向全世界解釋、翻譯中國的非遺,幫助他們瞭解我們的文化核心。”廈門翊升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執行長薛伊君表示。

來自臺北的策展人薛伊君6年前“登鷺”成立文創公司,將不少臺灣的原創IP帶到大陸來。初到廈門,薛伊君的團隊就承接了廈門文博會IP館的策劃,獲得業內肯定。本次文博會上的兩岸藝心源創非遺IP展區,由金門縣島嶼美學協會主辦,薛伊君的團隊策劃執行。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來自海峽兩岸的傳統文化IP,實現了品牌企業的跨界合作。除了臺灣插畫家Salli創作的熊貓PUNPUN形象與初品文具合作的文具系列,還有臺灣花磚品牌捲毛力卡與香水品牌竹浮的跨界合作。這彰顯兩岸創作者的匠心及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讓中國非遺成爲全球性的生活文化品牌,我們正在打造‘好玩藝HWY’平臺。”薛伊君介紹,平臺集結大陸和港澳臺地區青年手藝人,計劃將其傳承的非遺文化與當代設計師進行融合共創,打造更貼近Z世代市場的品牌形象及產品,向年輕人講述中國故事。

剪紙,走出歷史深閨,走下百姓窗臺,正煥發出新的活力。

周冬梅,是浦城剪紙省級非遺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在文博會福建非遺主題展區,印有剪紙圖案的茶葉、衣物、圍巾、保溫杯……她向觀衆展示了剪紙文化的多樣表達。

周冬梅介紹,近年來,“浦城剪紙”開發出剪紙藝術相框及剪紙元素的茶器、漢服、真皮手包等衍生系列產品,與生活文創產品、農產品包裝、餐飲企業等跨界融合,孕育出“剪花嫂”“武夷姑娘”“鄉獲”等特色品牌,賦予了傳統技藝新的生命力。

“就非遺來說,能夠這樣創造性轉化的品類不多,剪紙就是一種。”周冬梅說,“傳統文化只有與現代社會相融合,才能跨越時空展現永恆魅力。”

“通過商品化的運作,能夠讓傳統文化被全世界所知曉,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新穎地對文化進行商品化表達。我們在這一領域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上海瑞煜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煜中說。

活力滿滿,青年人的進取

作爲新生力量的青年一代,在傳承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中作用幾何?

本屆文博會上舉辦的2023海峽兩岸高校設計展,就是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主題。

展會上,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華僑大學等34所高校設置獨立展區,同時設置“我和我身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展暨高校藝術設計獎聯合展區,集中體現新時代青年學子主動擔當作爲、積極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面貌。

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本屆福建省高校藝術設計獎共徵集到參賽作品3,181件,共評選出教師組和學生組獲獎作品100件。在“我和我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社會實踐中,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系統梳理11大類地域傳統文化,以及近100個實踐點,提供“菜單式”實踐指南,全省高校4,000餘支社會實踐隊,超過4萬名師生參與其中。

《福建非遺數字傳播現狀調研》《泉州南音創新傳承實踐報告》《莆仙戲保護、傳承與發展調查與研究》……一批高質量的調研報告,不僅彰顯青年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也推動傳統文化被賦予新生。

“閩南語和南音樂器,對非閩南人來說是學習南音的最大阻礙。”福州大學調研實踐隊認爲,泉州南音面臨着生存環境萎縮、傳承出現斷層的危機,迫切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制定與時俱進的傳承與發展方案。

根據前期調研,實踐隊對泉州南音創新傳承方式進行設計探索,從改變音樂交流的方式入手,通過文化功能遊戲的形式,建立南音生態傳播平臺。在隊員設計的APP中,樂器在使用時候的狀態和演奏者的動作語態得以還原。

歷史文化建築的保護與利用,也是學生們關注的焦點。面對歷史文化建築保護資金不足、業態品類不多、文化傳承不夠等問題,青年人想出自己的辦法。

“爲古厝建立數字檔案,不僅要記錄古厝的造型,古厝本身的設施、材質,建築內的紋樣等也要進行數字化採集,爲修繕、保護和利用提供重要參考。”福建商學院實踐隊認爲。

肩負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找尋精神座標,攀登文化高地。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福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基地成爲學生社會實踐的熱門目的地,八閩莘莘學子正在實踐中感受文化魅力,在升騰的文化自信中增強志氣、骨氣、底氣。

從文博會看傳統文化新生﹒《福建日報》2023年8月10日9版【廈門觀察】


屏山時評|用青春力量促進兩岸文旅融合

黃琳斌

夏花絢爛,白鷺紛飛。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昨日在廈門開幕。本屆文博會秉持“一脈傳承•創意未來”主題,聚焦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服務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推動兩岸文旅經濟交流合作和融合發展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開展一系列活動。

推進兩岸文旅經濟交流合作和融合發展,創新是一項關鍵而有效的舉措。本屆文博會聚焦文旅產業創新,舉辦“海峽創新大會”系列論壇,探討產業發展新思路,就是高度重視創新的體現。青年人思維活躍、敢闖敢幹,創新創造動力澎湃,擁有極強的創意潛力和創作能量,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有生力量。這就需要我們搭好兩岸文創人才“就業+創業+柔性引才”的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兩岸青年在文創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努力促進優勢互補、共同進步,在開發文創產品、打造文化品牌、推進產業發展中,攜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青年是兩岸的未來。歷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高度關注兩岸青年創意互動,本屆文博會進一步從多方面激發兩岸高校學生、業界青年的創新創造。比如廈門大學、臺灣實踐大學等35所高校聯合舉辦“兩岸高校設計展”,爲兩岸高校之間、高校和企業之間搭建溝通合作的橋樑,爲青創羣體提供發展機會。再如,首次舉辦兩岸(廈門)創業青年精英交流會,爲臺灣青年在大陸就業創業提供服務指導。許多優秀臺灣青年設計師團隊還積極參與“在廈有禮XMENLY”文旅產品賦能設計。可以說,文博會緊跟創意產業最新潮流和前沿趨勢,兩岸青年並肩攜手,努力共創兩岸文旅融合新時代,促進兩岸文化產業深化交流、深度互動。

臺灣素以創意著稱,文創產業是其支柱性產業。近年來,隨着大陸文旅文創產業快速發展,兩岸無論在文化旅遊、傳統工藝還是數字文創、數字設計等領域,都有更多融合發展機會和更大合作空間。這爲兩岸青年大顯身手提供了寶貴的機會。就拿鄉村文旅產業來說,我省建立以鄉建鄉創爲主題的兩岸合作機制,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臺灣青年來閩參與鄉村建設。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引進123支臺灣建築師(含文創)團隊,在350多個村莊開展鄉建鄉創陪護式服務,覆蓋全省80%以上縣(市、區),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施展才華。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7月給參加海峽青年論壇的臺灣青年回信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我們將一如既往爲兩岸青年互學互鑑創造良好條件,爲臺灣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要以辦好文博會爲契機,爲兩岸青年在文旅產業中的創新創造搭建更爲廣闊的平臺,讓他們充分綻放青春的力量,促進兩岸文旅經濟融合發展。

黃琳斌﹒用青春力量促進兩岸文旅融合﹒《福建日報》2023年8月5日1版【要聞|屏山時評】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