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大陸生活 >> 臺灣同學錄|林祐均:願投身國產芯片事業,真“材”實“料”服務國家戰略
詳細內容

臺灣同學錄|林祐均:願投身國產芯片事業,真“材”實“料”服務國家戰略

時間:2023-07-15 21:07:00     作者:常凱特【轉載】   來自:中國臺灣網

策劃:李柏濤  聯絡:常凱特、高嘉鴻  採寫:常凱特

【編者按】“做材料研究,就要切實瞭解祖國現在最需要什麼。”林祐均說道,在課題組實驗室的生活是忙碌而充實的,回首在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度過的三年本科時光,林祐均覺得每一次的收穫都伴隨着坎坷與挫折,而每一次的磨礪也都帶來新的成長。

在大陸求學三年,林祐均邁出了投身科研事業的第一小步,“科研事業應當服務於國家戰略大局。如何從底層材料及芯片集成電路製程的角度突破芯片‘卡脖子’難題,我認爲,這是我作爲一個剛起步的科研人應有的擔當。”

1次成功背後是999次失敗,讓挑戰變成信仰

高中畢業後,林祐均選擇赴大陸來清華大學攻讀材料科學專業,“大家對材料學總有一種源自傳統工業的固有印象,其實它有很多新興的研究領域,比如半導體材料,產業突破的部分關鍵點就是芯片中的底層材料。”

談起自己的專業,林祐均總是滔滔不絕,“臺積電的製程3納米芯片,甚至準備邁向2納米,我們面對如此技術難題,要更努力去攻克。”

回憶起大學最初接觸科研的經歷,林祐均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猛”,“我努力抓住了機會,同時導師也給了最大程度上的支持。”

作爲一個剛接觸材料學專業不久的“新人”,林祐均在做科研時經常會遇到“超綱”的事,“遇到問題怎麼辦?那只能自己去找文獻,以及跟導師、學長學姐討論。”“自學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掌握自己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能1,000次實驗才會有1次成功,那是什麼讓你堅持了999次?於我而言就是無懼挫折,把挑戰看做是一種信仰,這種信念會支持你一直堅持走下去。”

向上是人生唯一方向,科研之路剛剛起步

林祐均坦言自己非天生“優等生”,剛開始來清華大學讀書時心裡壓力很大。“在讀大學前,我是從年級成績排名的後三分之一一路‘爬上來’的。剛來清華大學時,老師問我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我直接哭了出來,因爲擔心自己在清華大學跟不上大家的步伐。”

“大陸學生的求知慾很強,課上課下都很積極地和老師互動,抓緊一切時間提升自己。這和臺灣很不一樣,我剛來時還是很‘震撼’的,在這樣的大環境裏我意識到,自己如果不努力的話一定會落後。”

在過去兩年半的時間裡,課題組實驗室幾乎是林祐均待的最久的地方,“學期中,我每週有25~35個小時會在實驗室,寒暑假的話每週會有70~80個小時。”

天道酬勤,所有的努力都會收穫回報,在讀期間,林祐均完成了專利及文章的撰寫,收穫了學業優秀獎、科技創新獎學金、清華大學綜合獎學金等衆多個人獎項,所搭建的高性能探測器奪得清華“挑戰杯”特等獎及首都“挑戰杯”一等獎。未來,林祐均將繼續在清華大學繼續自己的學習和科研之路。

希望用真“材”實“料”服務國家戰略

“國家發展需要更多‘材料人’投身進來,在產業金字塔的上端比如算法上5G、人工智能領域中國都還能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但隨着領域逐漸往下至基礎科學,新興芯片材料的研發、半導體工藝所需的光刻機、半導體制程原料的光刻膠,中國到處被世界卡脖子。要解決該瓶頸,需要更多優秀的科研人員在基礎研究領域投入大量時間。”

“我在宣講會上,也會向很多擇校的學弟學妹介紹讀大學時的科研心得,鼓勵大家加入科研工作者行列。”林祐均笑道,“不過感覺對他們而言確實爲時尚早,還是先從瞭解、體驗大學生活開始。”

“我覺得做科研,本身就非常有意義。我想要從芯片材料製備、材料集成及芯片製造工藝上爲我國國產芯片出一份力。”(完)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