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資訊頭條 >> “是不是‘非遺傳承人’,我都會繼續做下去。”——記臺灣南音大師卓聖翔
詳細內容

“是不是‘非遺傳承人’,我都會繼續做下去。”——記臺灣南音大師卓聖翔

時間:2020-07-17     【轉載】   來自:臺海網

“對我來說,作曲比講話容易些。”卓聖翔一面撥弄著懷中琵琶,一面笑著自我調侃。這位75歲的臺灣資深南音大師,今年成為廈門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這也是在廈臺胞首次參評廈門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微信截图_20200717090553.png 

臺灣南音大師卓聖翔(右)和學生羅純禎(左) 莊楊筱/攝

 

擅彈琵琶,有“琵琶聖手”之美譽;精研南音曲牌、指譜,所譜曲子數以千計——出生於福建南安縣(現南安市)的卓聖翔7歲開始學習南音,從此與之相伴終身,對南音音樂的採集、整理、演奏、教學、創作、保存及推廣,成為他的人生主線。

 

半生輾轉東南亞各地,卓聖翔於每個落腳之處汲取南音養分,也播撒南音種子;定居臺灣30年,他為兩岸南音的交流和傳承盡心竭力。“其實是不是‘非遺傳承人’,我都會繼續這樣做事情。”卓聖翔簡單質拙的話語,是他對南音一生癡迷的最好總結。

 

半生輾轉 修煉技藝

 

談及與南音的緣起,卓聖翔忘不了那個教他彈琵琶、唱曲兒的堂哥卓聖煌,“他大我十多歲,自幼唱戲,是花旦,南音也唱得很好。”印象中“從小就長得很漂亮”的堂哥不僅為卓聖翔推開了南音世界的大門,更帶著他從南安到廈門拜師學藝,師從“南音一代宗師”紀經畝,和人稱“厚仙”和“南管先生”的白厚。

 

因父親在菲律賓經商,早年間卓聖翔的輾轉都和“與父親相聚”有關,“12歲到香港是因為我爸爸從菲律賓過來見面比較方便,就在香港待了18年,後來到菲律賓也是因為爸爸年紀大了,希望我幫他把生意頂起來。”

 

然而從小學習南音的卓聖翔,無法放下這份執著,接手父親的事業。他說服父親把生意交由合股的親戚打理,便又一頭紮進南音的世界。“可能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我現在還算是有點成就吧……”卓聖翔囁嚅著。父親的過早離世,讓本就有限的陪伴成了奢望,他希望對南音的摯愛與堅守能回應父親的理解和支持,也些許慰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在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那段輾轉旅居的日子裏,卓聖翔的南音技藝不斷精進、漸入佳境,並且進入了旺盛的創作收穫期——在香港參加福建體育會南音戲劇組,參與南音的編曲、教學,與受聘來港教學的師父紀經畝朝夕相處,學習南音作曲的知識與技巧;赴菲律賓加入國風郎君社,拜林玉譃閹煂W習指譜,成為“台柱”;受新加坡湘靈南音社社長丁馬成的邀請擔任音樂指導並專職作曲,與擅作詞的丁馬成合著《南管精華大全》,創作南音新曲三百餘首。

 

當年卓聖翔幾乎走遍了東南亞的各個國家,協助當地南音社團的建構和教學,彼時的播種與培育今日已蔚然成蔭。談及多年後的今天,還能與這些社團在泉州南音大會唱上聚首,卓聖翔有欣慰,也有自豪。

 

“有一次我隨湘靈南音社到臺灣演出,有人告訴我,他們很多人想學南音,但苦於沒有老師,希望請我過去教授。”1990年,45歲的卓聖翔決定定居臺灣,他說,臺灣離大陸很近,而且那裏有南音植根繁盛的土壤。

 

兩岸攜手 煥發“新聲”

 

起源於唐宋的南音發祥自福建泉州,並傳播到漳州、廈門等地,進而伴隨著閩南人的足跡流播至臺灣、香港、澳門地區,乃至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緬甸、越南等國家,形成一個約有五千萬閩南人口的南音文化圈。南音,就是鄉音,是海外僑胞和臺港澳同胞維繫鄉情的精神紐帶。

 

卓聖翔跨越一個甲子的輾轉,便也是循著前輩的足跡、南音的衍播。

 

先後創辦高雄串門南樂團、臺北奉天宮南樂團,在臺灣二十多所中小學開設南音興趣班……定居臺灣的30年,卓聖翔潛心於南音傳承,更致力推動兩岸南音交流。頻繁往來於兩岸的他,組織臺灣當地的南樂團來閩巡演,與廈門各大南音協會攜手策劃多場兩岸南音交流活動,還受邀擔任福建南音網藝術指導,創建南音曲庫、錄製教學視頻。

微信截图_20200717090620.png 

卓聖翔常常應邀到廈門各社區義務教授南音(羅純禎供圖)

微信截图_20200717090631.png 

卓聖翔給廈門翔安歐厝的小朋友們上課(羅純禎供圖)

 

2018年底,卓聖翔成為廈門翔安歐厝“南音泥土計畫”的傳習老師之一。這一計畫邀請專業的師資力量和高等院校進駐,為歐厝和澳頭村民傳授南音技巧,培育弦樂新人,讓古老南音煥發“新聲”。

 

如今,卓聖翔每個週末都會帶著兩位老師一起在澳頭超曠美術館開班培訓。其中一位,便是卓聖翔的臺灣學生羅純禎。

 

“當初卓老師邀請我過來參加‘泥土計畫’時,我還有些猶豫,因為我在臺灣做護士的工作,南音原本只是我的業餘愛好。”羅純禎說,跟著卓聖翔學習南音的十餘年間,她也曾赴大陸參與南音交流活動,當時大陸對於南音這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視,就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對南音的熱愛和對大陸南音氛圍的嚮往,促使羅純禎最終追隨老師落地廈門,“我想看看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層面。”

 

一生癡迷 惟願傳承

 

“南音很迷人,是會讓人入迷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一份癡迷,卓聖翔從未停止在南音的世界中探索嘗試。

 

20多年前跨越南京、蘇州、杭州、北京的“昆曲南音演唱會”,讓浸潤著唐風宋韻的南音與昆曲古樂遺風的氣質交相輝映,而這也成為卓聖翔將唐詩宋詞譜成南音的緣起,“當時有一個觀眾說,你們唱的這些詞我們不大理解,要是你們用唐詩宋詞來作曲,該多美妙啊!”

 

正是從那時起,卓聖翔將古典詩詞融入南音的古老唱腔,調和出別樣魅力。“第一首譜曲的是《靜夜思》,因為它朗朗上口,小朋友也能夠容易唱、容易學。”在卓聖翔看來,南音的傳統是根基,一定要加以保護,但要在這個基礎之上蓬勃發展、開花結果,就不能一直停留原地。

微信截图_20200717090647.png 

卓聖翔譜曲出版的第一張《唐詩宋詞南管唱》專輯,由學生林素梅演唱 莊楊筱/攝

 

卓聖翔筆耕不輟、作品不斷,不僅從古典文化中汲取養分,更希望記錄當下,供後代傳唱。《雷鋒之歌》《青藏鐵路》《中國的脊樑》……每當卓聖翔覺得有值得紀念的事件主題,就會讓學生羅純禎創作歌詞,再由他譜曲。

 

“有一點我比較顧慮,現在就算是南音學校,也沒有開辦作曲系、作曲班。”卓聖翔說,在南音創作過程當中,因傳統曲牌無法準確描繪歌詞風格時,他也會因應自創新的曲牌,但不管如何發揮,依然要符合曲牌特點、遵循曲調規律。《南音作曲概論》一直都在卓聖翔的書籍出版計畫中,他希望,以自己多年積累的創作經驗為後輩提供些許借鑒。

 

不論是紀經畝老師傳授的琵琶古典彈奏技法,還是白厚老師教導的南音傳統唱腔藝術,當年師父們的口傳心授,早已融入卓聖翔的藝術生命。如今南音日漸式微,年逾古稀的卓聖翔更覺身上傳承的責任,潛心將這些技藝心得整理成書,錄製音頻、視頻。

 

近來卓聖翔常常奔波於廈門、泉州、福州,為“世界非遺南音曲庫”的錄製工作而忙碌著。他依舊每週週末為歐厝和澳頭村民悉心傳授南音,如同當年師父們教導他的那樣。(海峽之聲記者 莊楊筱)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