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平潭時訊 >> 時報小記者探訪鳳梨酥親子DIY研學教育中心 台胞在嵐種鳳梨引小記者拜師學藝
詳細內容

時報小記者探訪鳳梨酥親子DIY研學教育中心 台胞在嵐種鳳梨引小記者拜師學藝

時間:2023-12-12     作者:馮榮【轉載】   來自:平潭時報

□ 融媒體記者 馮榮/文 陳瀾清/攝

在平潭有一片香“海”,你們知道嗎?這片“海”位於大厝基村的鳳梨酥親子DIY研學教育中心(戎耀基地),因種植了鳳梨,構成了美麗的鳳梨種植景觀帶。12月9日,17組平潭時報小記者家庭帶着這份好奇,走進這片香“海”,學習鳳梨種植知識、體驗鳳梨酥製作樂趣,開啓一場“鳳梨一生”的探祕之旅。

變身糕點師 臺灣師傅教手作

上午9時,小記者們爭先恐後地穿上帽子和圍裙,變身小糕點師,走進戎耀鳳梨研學工坊。“鳳梨果肉要小火慢熬,纖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汁水慢慢濃縮成最濃厚的果醬,餡可以牽出最完美的金絲…”全副武裝後,小記者們站在各自的食材桌前,耐心聽着台胞陳鴻興講解鳳梨酥的製作要領。

原來,陳鴻興是一位有着多年鳳梨種植和糕點烘焙經驗的老師傅,今年3月份來平潭各個鄉村考察農業生產用地時,他和台胞廖正淵簽下了大厝基村和山利村約30畝的種植基地,種植臺灣西瓜鳳梨和金鑽鳳梨,成長週期約16個月。

在陳鴻興介紹中,小記者們才知道鳳梨酥從備料到成品,先後需要11道工序。在製作材料的過程中,單單熬製一斤鳳梨餡就需要八顆金鑽鳳梨,而鳳梨酥外層的麪糰則需要純手工打製而成。“真沒想到,光是麵糰和鳳梨餡就要花費一個小時,而小小一塊鳳梨酥的製作要經過11道工序才能完成!”小記者鄭以杉大爲讚歎。

在淡淡的香氣中,小記者們開始了鳳梨酥製作。別看陳鴻興做得輕鬆,小記者真正動手才知道其中的難度。這邊,幾個小記者的麵皮包裹得不到位,導致提前“露餡兒”;那邊,一個小記者用刮刀划動麵皮時用力過度,使得鳳梨餡從裡面噴涌出來,逗得周圍的夥伴捧腹大笑。不過,在陳鴻興的指導下,小記者們漸漸找到製作手感,並發揮自己的創意,用捏、劃方式裝點自己的作品。

你瞧,小記者曾悠然先將奶黃色的麵糰搓圓後捏扁壓平,再用虎口包餡、揉圓,最後用刮刀等烘焙工具製作出第一個寫有“日”字的正方形鳳梨酥。“看着陳大師做鳳梨酥很容易,沒想到裡面還有那麼多技巧。第一次製作鳳梨酥真的很好玩,感覺自己又多了一項技能。”曾悠然分享着自己做鳳梨酥的感受,臉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悅,計劃帶着自己的“傑作”回家與家人一同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參觀鳳梨園 感受鄉土田園風

經過一番努力,一個個獨具特色的兔子、海星、貓等形狀的鳳梨酥被放入烤箱。在等待鳳梨酥烘焙間隙,爲了讓小記者們對鳳梨種植有更直觀的認識,大家決定探祕鳳梨園。

伴隨着冬日暖陽,沿着鄉村小道行走,穿過一片綠油油的樹林,小記者們便來到了一片廣闊的鳳梨園。望着眼前只有葉子的鳳梨,小記者們的眼神充滿了疑惑。“鳳梨種植對土壤要求較高,選擇大厝基村、山利村種植,是因爲紅土土壤便於鳳梨生長。在大厝基村的農田,種植了金鑽鳳梨和西瓜鳳梨,明年五六月份開始成熟。紫色葉子的是金鑽鳳梨,它的甜度爲10度,而綠色葉子的是西瓜鳳梨,它的甜度爲17度,最大有18斤,小的平均有14斤……”台胞廖正淵邊介紹起了鳳梨的“一生”,邊帶着大家零距離觀察金鑽鳳梨和西瓜鳳梨的生長態勢。

“這次活動太有意義了,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像鳳梨是怎麼種出來的、鳳梨什麼時間收成等等。等到明年鳳梨收成時,我跟媽媽相約再次來到這裡,品嚐自己親手摘下鳳梨的味道。”小記者林天祈笑着說。

聽完介紹後,小記者們圍着廖正淵你一言我一語地爭相提問:“鳳梨是先長葉子還是先長果?”“種植鳳梨如何施肥?”“鳳梨的果實是從哪裡長出來?”“需要多長時間給鳳梨施肥?”小記者們的提問得到了廖正淵耐心回答:“鳳梨是先長葉子後長果,果實從鳳梨芯長出來。在種植鳳梨前,我們選擇的是地勢最高且乾旱的地方,這樣種植過程只需要一個半月澆一次水。另外,種植時要先在土壤下放施了300噸有機肥料。”

小記者李諾凰告訴記者,之前只知道鳳梨很好吃,但不知道它身上藏着這麼多“奧祕”,真是讓她大開眼界。她也在採訪本上詳細記錄下自己的所聽所見。

家長游美明說,現在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很少有機會走進田園,而這次活動就給孩子們創造這樣的一個機會,讓他們在農田直接瞭解鳳梨生長。而家長俞強表示,現在孩子的課外實踐比較少,小記者活動能夠拓展孩子的見聞,也是對學校課內知識的補充,結交到不同的朋友。

小記者巧設計 創意禮盒很走心

在歡聲笑語中,小記者們結束了參觀,踏着歡樂的腳步,返回戎耀鳳梨研學工坊。還未進工坊,就聞到香噴噴的味道,廖正淵幫助小記者把鳳梨酥打包帶回家,而他們一個個化身爲充滿創意的藝術家,設計出獨一無二的禮盒。

小記者周集思就在自己的盒子上寫上自己的名字,貼上可愛的密封條。看着自己的禮盒,周集思喜滋滋地說:“今天瞭解了鳳梨的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栽培技術、病蟲防治等方法,還有許多獨一無二,比如有專屬自己特色的‘年年有魚’鳳梨酥、創意無限的禮盒等,這些都值得我們珍藏下來。”

手捧着自己做的鳳梨酥,小記者林心然迫不及待品味一番,還忍不住再購買一盒。林心然說,自己做的鳳梨酥材料又足又好吃,回家後她要跟家人一起好好品嚐。同樣,小記者羅韻雪也認爲,這次活動嚐到自己做的鳳梨酥,感覺非常有成就感。

兩個多小時的活動,小記者們的一言一行也被廖正淵看在眼裡:“這次活動能讓住在城市的孩子們體驗到鄉村生活,讓食農教育更加接地氣,真正落實到孩子生活中。今天活動以互動方式進行,這非常好,以往活動孩子們沒有這麼多的疑問,現場光有獎徵答部分就送出了8份禮品,看得出孩子們是帶着一顆好奇之心來參加活動的,這點值得鼓勵。”

“誰知盤中果,顆顆皆辛苦!”在回家路途中,小記者周廣益不禁吟詩一首,還發出感嘆:“農民伯伯要澆水、施肥、防蟲害,讓我真切地感受到農民伯伯的不容易。”

科普|鳳梨酥的由來

“相傳在三國時代,劉備以喜餅迎娶孫權之妹,而訂婚禮餅中便有以鳳梨入餡製成的大餅。”在活動中,廖正淵娓娓道來鳳梨酥的由來故事,小記者們則津津有味地聽着。

“在來之前我不知道鳳梨酥背後有什麼由來,通過廖老師的講解才瞭解到原來鳳梨酥有這麼一個故事,我也要向更多人說這個由來的故事。”小記者林妙涵說道。

當被問到鳳梨作爲訂婚禮餅背後的寓意時,廖正淵滔滔不絕地介紹着:“臺灣婚禮習俗中,訂婚禮餅共有六種口味代表六禮,其中一種鳳梨閩南語發音又稱‘旺來’,象徵子孫旺旺來的意思。”

“怪不得大家會這麼喜歡鳳梨,原來背後有這樣的寓意。”小記者鄭奕辰感嘆道。

掌握鳳梨和菠蘿挑選技巧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這樣的困惑:買鳳梨和菠蘿時,怎樣區別它們?這次小記者活動給出答案。

“菠蘿的外觀是個頭較小,頂葉帶有小鋸齒,皮較厚、有內刺,需挖掉內刺食用,果肉柔嫩,味道酸甜,纖維感較高。而鳳梨的外觀是個頭碩大,頂葉光滑無鋸齒,皮薄、無內刺或極少內刺,切開即食,肉質脆爽,甜度較高,纖維細膩。”此時,廖正淵正繪聲繪色講解鳳梨和菠蘿的區別,不少小記者聽完恍然大悟。

“今天活動讓我懂得區別鳳梨和菠蘿,知道了如何挑選甜甜的鳳梨。”小記者俞晗祺說,之後她要把所學辨別方法運用到挑選鳳梨的實踐中去。

故事|台胞在嵐種植鳳梨喜豐收

四年前,廖正淵從家鄉臺灣臺中來到平潭,在大厝基村和山利村工作服務。在平潭期間,他一邊忙着招商引資讓台資企業落地平潭,一邊選擇種植臺灣鳳梨苗種的地塊。“我們發現大厝基村和山利村這裡的環境、耕地土質比較適合種植鳳梨,就決定和兩個村合作,引進臺灣品種的鳳梨種植。”廖正淵說。

如今,在廖正淵的努力下,臺灣鳳梨苗種安家平潭,並用生動的實踐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帶領村民招商引資,以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大家增收致富。今年,廖正淵還在大厝基村成立了鳳梨酥親子DIY研學教育中心(戎耀基地),目前已經接待了8場體驗活動。

廖正淵說:“在鳳梨酥親子DIY研學教育中心,大家不僅能吃到新鮮的鳳梨,也能來村裡研學、品嚐鳳梨酥等副產品。未來,我們想讓師傅走出去,將烘焙產業慢慢帶起來,讓大家在家就可以自己製作。”

(全文共3,800字)

馮榮﹒時報小記者探訪鳳梨酥親子DIY研學教育中心  台胞在嵐種鳳梨引小記者拜師學藝﹒《平潭時報》(總第3,977期)2023年12月12日J2版【芳草地(教育週刊)|第二課堂】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