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宗族文化 >> 平潭五福廟 城隍文化情牽兩岸
詳細內容

平潭五福廟 城隍文化情牽兩岸

時間:2023-11-10     作者:陳瀾清【轉載】   來自:平潭時報

平潭時報訊(融媒體記者 陳瀾清 文/攝)

4日,平潭五福廟舉辦威靈公五福都城隍千秋壽誕慶典活動,一大早,信衆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置辦貢品、進香祈福。

當天,刻着“平潭古蹟”的五福廟轅門前,信衆們載歌載舞。城隍殿前,香火旺盛,熱鬧非凡。平潭五福廟又名威靈公廟,原稱駐鎮都城隍廟,是福建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兩百餘年歷史。它始建於明代,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又續建,而後經過多次修繕。

平潭五福廟由龍鳳戲臺、城隍殿、太歲殿等組成。今年春節前後,在實驗區有關部門牽頭支持下,五福廟的城隍殿和太歲殿完成最新一次修繕工作。如今,兩座大殿的瓦屋面、山牆及前殿木架構已煥然一新。

“這是五福廟最新修繕後舉辦的首次都城隍壽誕,許多信衆一早趕來拜壽,拜壽人數達到近百人。”五福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王清貴說。

王清貴是平潭人,早年赴香港創業工作,雖然長期在外,但王清貴始終牽掛平潭五福廟,定期回嵐參與舉辦威靈公五福都城隍拜壽活動。他告訴記者,當天的臺北霞海城隍廟也舉辦壽誕活動,兩岸同胞共襄民俗文化盛會。

“平潭五福廟串聯起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民間信仰文化。”五福文化促進會會長王愛平說。

兩岸同根,城隍一家,民間信仰見證兩岸同根文脈。平潭五福廟供奉的城隍神相傳爲明洪武年間的駙馬陳福。除了供奉五福都城隍外,還供奉着一尊臺灣城隍。

據史料記載,清代以來,平潭就是海防重地,平潭和臺灣之間實行戍防換班制度,每三年換班一次,歷時達200餘年。當時,在兩地輪流駐防的兵勇,爲能夠處處化險爲夷,遂籌資將臺灣城隍神像移奉海壇島,供奉於五福廟,祈求神靈保佑。

臺灣城隍移奉平潭後,福建赴臺的官吏、將士、商人、船員多到此叩拜,祈求庇佑。臺灣商船來平潭經商貿易時,也要到五福廟燒香祈福。每逢初一、十五,兩岸香客雲集,五福廟兩城隍共享香火旺盛。

“城隍信俗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間信仰之一。”平潭民俗文化專家賴民說,平潭五福廟“一廟兩城隍”的故事代表兩岸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兩岸民間信仰一脈相承,是嵐臺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見證。

幾年前,臺灣著名學者邱毅曾在平潭做了一檔電視節目叫《邱毅看平潭》,他走訪五福廟後瞭解海壇鎮水師班兵換防的歷史。他說,在臺灣,城隍在民間非常普及,隨處都有城隍廟,舊時在臺灣任職的清朝官吏都要到城隍廟祭拜。

“‘一廟兩城隍’對於探尋兩岸關係,通過民間信仰交流感情十分重要,如同兩岸同祭媽祖一樣,平潭可舉行兩岸祭祀城隍的文化節。”邱毅說。

記者手記 “一廟兩城隍”承載嵐臺緣

一座城隍廟,半部城市史,平潭五福廟福祉通兩岸。兩百多年來,平潭五福廟“一廟兩城隍”,見證了海壇“班兵換防”的歷史,也追溯了一段有史記載的嵐臺緣。

由“城隍文化”衍生出來的經千百年傳承的城隍廟會、城隍巡遊、祭城隍等文化形式,與民間信俗相融合,保存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包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

閩臺城隍一脈相承。平潭民俗文化專家魏曉華表示,福建的城隍信仰最早可追溯到西晉,清雍正年間題賜“福建都城隍”,爲臺灣設省前閩臺間地位最高的城隍。

眼下,平潭正在打造國際旅遊島,可以通過舉辦城隍文化節活動,把平潭最深厚的文化積澱之一挖掘出來,最秀美的山海風光展示出來,最古老的故事傳奇講述出來,推動平潭老街新生,推動文旅交流,促進兩岸民衆多交流、多往來。

同時,組織開展城隍信仰研討會等學術活動,通過思想碰撞不斷賦予城隍文化新的內涵,這樣既可以讓民衆瞭解所在城市變遷、發展的歷史,又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此外,兩岸還可以開展城隍歷史文化資源、文化遺產風貌保護,並推動城隍文化創意、旅遊等產業的發展,爲兩岸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全文共1,977字)

陳瀾清﹒平潭五福廟  城隍文化情牽兩岸﹒《平潭時報》(總第3,945期)2023年11月10日L3版【平潭藍(文旅週刊)|史海勾沉】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