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資訊頭條 >> “絲路風采 如意甘肅”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在蘭州啓動
詳細內容

“絲路風采 如意甘肅”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在蘭州啓動

時間:2023-07-18     作者:張盼【轉載】   來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民日報蘭州7月17日電(記者張盼)

“絲路風采 如意甘肅”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16日在甘肅蘭州啓動。

兩岸及香港23家媒體的43名記者將赴蘭州、武威、金昌、張掖、酒泉等地展開爲期約一週的採訪,覽隴上壯美河山,賞西部人文風情,實地感受文化、科技、生態、農業等領域取得的發展成就。

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永霞致辭時表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甘肅雖地處西北內陸,與臺灣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較遠,但人緣相親、文脈相通,保持密切的文化和經貿交流。希望記者朋友們能將一路所見所聞所感,傳遞給更多臺灣同胞,讓他們能更充分更全面瞭解和認識甘肅。

採訪團團長、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陳斌華表示,此次聯合採訪十分難得,可以幫助大家深入瞭解大陸內陸地區,感受不同於沿海地區的具體生動的社會經濟脈動。甘肅這些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許多值得挖掘的故事。希望媒體朋友用心觀察,捕捉甘肅大地新變化,講好新時代“甘肅故事”。

此次活動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與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參與採訪的大陸媒體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新社、中國日報、中國臺灣網、東南衛視等,臺灣媒體包括中國時報、聯合報、TVBS、東森新媒體ETtoday、中國電視公司、東森電視臺等,以及部分臺灣青年自媒體人代表。

據介紹,採訪團此行將前往甘肅省博物館、武威古浪黃花灘、富民新村、張掖山丹軍馬場、巴爾斯雪山、丹霞地質公園等地進行採訪,還將走訪紮根甘肅發展的臺灣青年。活動將持續至7月24日。

張盼﹒“絲路風采 如意甘肅”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在蘭州啓動﹒《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年7月18日04版【要聞•臺港澳】


 深港澳臺學生文化交流研學專列從深圳出發

據新華社深圳電(記者王豐)

7月15日上午10點,深圳火車站人聲鼎沸、熙熙攘攘。來自深圳、香港、澳門、臺灣的700多名學生整齊列隊,準備登乘Y16次專列,開啓爲期12天的研學之旅。

這次行程涉及河南、陝西、四川、貴州等地,沿途將探訪當地著名江山勝景和歷史人文景觀,並開展國寶研學任務、儀禮中華行漢服體驗、川菜製作、民族大團結聯歡晚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非常期待能把自己學過的文化地理知識在現實中體驗一下。”來自深圳市翠竹外國語實驗學校的陳樂瑤說,“這次旅行我能親身感受祖國江山之奇、國學之美、人文之富,對我來說將是一次別開生面的學習之旅和成長之旅!”

“龍騰中華”深港澳臺青少年文化交流專列活動在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大力支持下,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一屆,共有6000多名深港澳臺的青少年直接參與。

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是第十二屆,活動旨在增進深港澳臺青少年的相互瞭解和友誼,激發青少年愛國熱情,幫助他們瞭解國家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和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王豐﹒深港澳臺學生文化交流研學專列從深圳出發﹒《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年7月18日04版【要聞•臺港澳】


明月何曾是兩鄉——兩岸家書述說血脈情緣

(據新華社福州電  記者鄧倩倩、郭圻)

“高興收到你的來信,忍不住眼淚流出來,分別這四十幾年來以爲不能再有你的消息,沒想到能在這晚景之年收到你的來信。”這是一封催人淚下的家書,來自臺灣的一位老父親,1988年時寫給身在福建龍巖的兒子趙阿和。這封家書如今保存在福建省檔案館。

這封家書的捐贈者是趙阿和的養子蘭有文。他介紹說,由於歷史原因,趙阿和在1949年後輾轉來到福建龍巖武平縣謀生,與在臺灣的父親分開幾十年。1987年後,兩岸恢復民間往來,趙阿和將濃濃的思念裝進信中,循着臺灣家中原址寄去,終於取得聯繫。

蘭有文至今還清晰地記得,趙阿和在生命垂危之際哽咽地說:“我這一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能與臺灣家人團圓。多麼希望臺灣能夠早日迴歸,兩岸能夠早日統一,不要讓我的悲劇在下一代重演。”

紙短情長,一封封家書在兩岸歷史中記錄下骨肉親情、無盡思念。2022年3月起,福建省相關部門發佈徵集公告,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徵集“遷臺記憶”檔案文獻。在這過程中,一段段飽含深情的兩岸故事被更多人知曉。

得到徵集消息的“臺灣女婿”林振華,把珍藏的73封兩岸家書捐給福建省檔案館。這些家書是林振華、陳慧貞夫婦與臺灣親人十多年的通信記錄。

“家中這些信件,每個字都在說‘兩岸一家親’。”林振華說。陳慧貞的祖父曾是臺灣板橋林家的管家,其祖輩從福建安溪遷往臺灣,到陳慧貞這一輩已是遷臺第六代,又回到了福建。

“了卻平生願,隨妻寶島還。會親情脈聚,祭祖血緣綿。阿里名山翠,雙潭秀水妍。遙觀雲散處,海峽彩虹連。”林振華2012年曾寫下這首詩送給臺灣的親人們。那年他和妻子首次回臺灣探親,與親人們歡聚一堂,圓了重逢夢。

福建省檔案館編研開發處副處長吳永寧說,截至目前,福建省檔案館已徵集到相關檔案文獻1588件,包括書信301封、照片768張,以及其他紙質、實物、錄音錄像檔案等。徵集的重點偏向民間交流往來,內容是否公開尊重個人意願。

“在這些檔案文獻中,可以看到兩岸政治、經濟、文化密切往來的歷史。”閩臺歷史文化研究院祕書長蔡麗華說,兩岸家書承載着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深厚親情和共同歷史記憶。

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江爾雄說,兩岸家書最能勾起同胞間的情感共鳴。此前,在漳州市南靖縣山城鎮雁塔村徐氏村民家中,發現保存有20多封百年前與臺灣親人往來書信。後來,臺灣徐氏族親循信回到雁塔村認親,續寫了兩岸血脈情緣。此類親情故事仍在不斷上演。

鄧倩倩、郭圻﹒明月何曾是兩鄉——兩岸家書述說血脈情緣﹒《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年7月18日04版【要聞•臺港澳】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