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資訊頭條 >> 兩岸媒體人探訪成都大運會籌備工作——“成都是一座成就夢想的城市”
詳細內容

兩岸媒體人探訪成都大運會籌備工作——“成都是一座成就夢想的城市”

時間:2023-07-05     作者:金晨【轉載】   來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 金晨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於7月28日至8月8日在四川成都舉辦。近日,來自海峽兩岸的20餘名記者和自媒體人在成都探訪鳳凰山體育館、大運村等大運場館及配套設施,瞭解各項籌備工作進展,親身感受“愛成都、迎大運”的濃厚氛圍。

“成都是一座成就夢想的城市,在這裡,運動員將追逐自己的獎牌夢,我也在爲自己的創業夢而奮鬥。”成都大運會市民推廣大使、臺灣青年林姿佑表示,相信大運會將成爲成都的一張新名片,吸引更多臺灣青年來這裡追夢圓夢。

“相信運動員一定會愛上這裡”

“歡迎大家來到鳳凰山體育公園,成都大運會籃球項目的主場館就坐落於此,屆時這裡將產生2枚金牌。”在位於成都市金牛區的鳳凰山體育公園,工作人員彭春茂向到訪的兩岸媒體人介紹起場館建設及賽事籌備的有關情況。

大運會期間,鳳凰山體育公園綜合體育館僅承辦籃球項目的比賽,但場館同樣滿足舉辦乒乓球、羽毛球等國際賽事及大型商業演出的標準和要求。“場館還提前預設了製冰設備,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實現‘冰籃轉換’,未來可以促進冬季冰雪運動在成渝地區的普及和發展。”彭春茂說。

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兩岸媒體人走上球場體驗決賽場地,場館中央懸吊的巨型屏幕和環繞屏讓大家直呼“太震撼”。在川臺青自媒體人張逸杰還特意找來籃球,搶先感受球員在聚光燈下投籃得分的激動心情。

“我相信運動員一定會愛上這裡。”張逸杰說,成都大運會的場館不僅標準高、現代化,更重要的是賽後都能得到妥善利用,部分場館還會向市民開放,不僅符合綠色辦賽的理念,還有助於激發全民運動的熱情。

活動中,兩岸媒體人還到訪了東安湖體育公園、城北體育中心等大運會主要場館設施,圍繞舊館改造等主題進行採訪報道。截至目前,成都已全面建成49座大運會場館,場館功能硬件和服務軟件全部達到國際比賽標準。

“大運會現代化的場館設施讓我感受到成都的發展速度,這裏既有科技元素,也有人文關懷,更有四川人特有的熱情。”祖籍四川的臺灣媒體人陳習珍表示,每次來川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希望大運會的舉辦能讓更多人愛上“天府之城”。

“服務大運是我與成都的雙向奔赴”

從北京“雙奧”到成都大運,青年志願者一直是大型體育賽事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許多臺灣青年也主動參與其中,爲祖國大陸貢獻青春力量。

今年2月,就讀於西南財經大學英語專業的臺灣學生蔡宗南報名參與大運會志願工作,並通過層層選拔成爲志願者團隊的一員。賽事期間,他將在大運村擔任競賽諮詢崗位,爲來自各代表團的運動員提供志願服務。

“在成都學習生活的3年裡,我深切感受到祖國大陸對臺灣青年的關愛,也一直想爲這座城市做些貢獻,服務大運是我與成都的雙向奔赴。”蔡宗南表示,希望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英語特長,以臺灣青年的視角向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介紹大陸的文化與發展,讓他們感受到成都的熱情。

在大運村,蔡宗南爲兩岸媒體人介紹了運動員餐廳、醫療中心、居住區、健身中心等場地設施。“對於運動員‘臨時的家’,成都都非常認真地去對待,很多小細節都能看出體貼和用心。”臺灣聯合報系記者林昉柔說。

“這次來參賽的許多臺灣運動員都是我的同齡人,我會將在川的所見所聞和這裡的發展機遇分享給他們。”在蔡宗南看來,臺灣青年主動參與大運、服務大運,正是兩岸青年相互交流融合的體現。“我想對臺灣青年說,大運會是兩岸青年展現自我的舞臺,希望你們多來走一走、看一看,成都一定會給你們留下美好的印象。”

“我想做好溝通兩岸的中間橋樑”

“這是兩岸小朋友一起製作的大運主題展板,還有爲大運會吉祥物‘蓉寶’設計的衣服,我們還精心編排了一個特別節目。”在成都市金牛區茶店子街道社區學校,林姿佑帶領學生爲兩岸媒體人表演了一段迎大運舞蹈,小朋友可愛的舞姿贏得大家掌聲不斷。

林姿佑是90後,來自臺灣彰化的一個“教育世家”。3年前,她將臺灣的教育理念帶到成都,開辦了一所社區培訓學校,“蓉漂”創業之路就此啓程。

“當時我剛來到成都,看到街頭‘成都成就夢想’的大運會宣傳標語就覺得來對地方了,因爲我就是來實現教育夢的。”林姿佑告訴記者,成都家庭很重視教育投入,加上一系列惠臺政策紛紛落地實施,學校得到越來越多學生家長的肯定。“目前我們已經有300多名學生,大多是靠家長們口口相傳推薦來的。”

去年2月,林姿佑從3萬多名獲選人中脫穎而出,當選成都大運會市民推廣大使。“我在課程中積極普及大運會相關知識,讓小朋友們瞭解大運,並帶動家長參與其中。”林姿佑介紹,目前學校已經組織了10餘場大運會宣傳活動,很多學生都已經成爲“小小講解員”。

此外,林姿佑還響應號召成爲一名城市志願者,以“新成都人”的身份迎接八方來客。“我想做好溝通兩岸的中間橋樑,發揮自己的優勢,爲兩岸交流貢獻更大力量。”她說。

此次活動期間,兩岸媒體記者還到成都市天府新區麓湖公園社區、武侯區玉林街道倪家橋社區等地交流參訪,感受全民迎大運的濃厚氛圍。臺灣導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蔡淑娟表示,兩岸同胞尤其是年輕人要多交流、多走動,大運會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希望更多臺灣青年可以來到大陸,和大陸年輕人多交朋友,進一步增進彼此瞭解。”

金晨﹒兩岸媒體人探訪成都大運會籌備工作——“成都是一座成就夢想的城市”﹒《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年7月5日04版【要聞•臺港澳】


廈金航線客運旅客突破2,000萬人次

新華社廈門7月4日電(記者付敏)

4日上午約9時30分,隨着從金門出發的“金瑞龍”號客輪抵達廈門五通客運碼頭,廈金航線迎來了第2,000萬名旅客。至此,廈金航線歷時23年,出入境旅客突破2,000萬人次大關。

來自金門的旅客蔡弼凱是廈金航線的第2,000萬名旅客。9時45分,蔡弼凱辦完通關手續後,在五通碼頭接受了廈門高崎邊檢站送上的鮮花和廈門市臺辦贈送的紀念品。

“我真的很幸運!”蔡弼凱說。

2001年開始,蔡弼凱就經常通過廈金航線往來兩地。從在廈門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到在廈門就業,從普通週末到節日假期,這條通道成爲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熱線”。

“廈金航線很方便,從金門來廈門,一趟30分鐘左右,船班也多,就像在廈門坐公交車、地鐵一樣。”蔡弼凱說,“我也經歷了從紙質臺胞證(臺灣同胞旅行證明)、本式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到卡式通行證的轉變,越來越便捷。”

2001年1月,“太武”號、“浯江”號客輪搭載着180名金門鄉親從金門直航廈門,曾中斷52年的兩岸客運實現破冰之旅,標誌廈金航線正式開通。

廈金航線開通以來,因航班密集、價格低廉、方便快捷等優勢,迅速成爲兩岸人員往來主要通道。20餘年來,這條航線經歷了從個案審批到團進團出,從開通初期的不定期航班發展到現在的每日固定航班。

據介紹,廈金航線開通當年,年出入境旅客2萬多人次。2004年2月,航線實現班輪化,同年12月7日福建居民“金門遊”開通,廈金航線不斷升溫。2005年,經此航線往來旅客首次突破100萬人次。2014年以來,廈金航線進出境旅客超過1,000萬人次。

付敏﹒廈金航線客運旅客突破2,000萬人次﹒《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年7月5日04版【要聞•臺港澳】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