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平潭時訊 >> 第十五屆海峽論壇•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在嵐開幕
詳細內容

第十五屆海峽論壇•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在嵐開幕

時間:2023-06-28     作者:林海豔【轉載】   來自:平潭時報

平潭時報訊(融媒體記者 林海豔)

6月27日上午,第十五屆海峽論壇•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在平潭開幕。民革福建省委會主委夏先鵬、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二級巡視員劉雲波、實驗區黨工委副書記吳禮源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夏先鵬在致辭中表示,本次交流會旨在提升城鄉水生態環境,在推動農田高效利用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創雙贏,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不斷增進兩岸人民的生活福祉。希望與會嘉賓以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爲橋樑,在共同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多出主意、多想辦法,努力將福建打造成爲兩岸往來最便捷、合作最親密、政策最開放、服務最貼心、心靈最契合、情感最融合的第一家園。

吳禮源代表實驗區黨工委、管委會對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說,海峽論壇是民間交流合作的盛會,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更是以兩岸民生共同需求、農田水利爲紐帶,爲兩岸同胞保護水生態,傳承水文明,共享治水經驗,共建水美鄉村搭建了重要平臺。這不僅是一場基層往來交流會,更是一座促進心靈契合的連心橋,通過交流會唱響兩岸情,兩岸同胞在經驗交流分享中增進思想共識、情感交流,爲助推兩岸融合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臺灣中華農業暨水利事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添成表示,唯有密切交流,彼此間的溝通才能更加順暢。福建與臺灣兩地距離相近、語言相通、生活習慣相似,兩岸同胞血濃於水,有着密不可分的淵源,閩臺兩地應擴大交流層面,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交流會上,來自兩岸水利、農業界的嘉賓以河禾融合水美鄉村爲主題,圍繞河禾融合發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生態水環境保護修復等議題開展交流研討,推動兩岸農田水利合作向範圍更廣、層次更高、融合更深的方向邁進,實現互惠雙贏。

民革寧夏區委會主委王新軍、中共福建省委統戰部副部長肖華鑫、福建省臺港澳辦副主任鍾志剛、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方良棟、福建省水利廳二級巡視員陳國忠、團結報社副總編輯浮新才等參加活動。

(全文共887字)

林海豔﹒第十五屆海峽論壇•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在嵐開幕﹒《平潭時報》(總第3,810期)2023年6月28日1版(頭版)


兩岸嘉賓共論農田水利合作發展之道

□ 融媒體記者 林伊銘 陳文玲/文 江信恆/攝

在昨日舉辦的第十五屆海峽論壇•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上,兩岸嘉賓圍繞河禾融合發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生態水環境保護修復等議題開展交流研討,爲兩岸農田水利合作建言獻策。

農業節水助力農業綠色發展

農業是我國第一用水大戶,節水潛力最大。農業面源污染是制約綠色發展的瓶頸問題,也是影響鄉村水環境的一個主要原因。通過制度體系跟進強化農業節水減排保障,嚴格農業用水雙控管理、加大節水補貼力度,創新用水合作組織模式,高效利用水資源,實現綠色發展。

我們對農業技術如何促進農業發展進行了一些思考。首先,理念很重要,要消除不同地區農業節水的差異,不僅要通過宣傳,還要通過先進示範讓更多人認識到農業節水不僅僅是集中水資源,而且保護了環境,增加老百姓的經濟效益。第二,科研人員要以實際需求爲導向開展研究工作,這樣研究成果才會接地氣,才能夠成功,真正服務於老百姓和地方發展。再者,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先進但不經濟、不實用的技術會給生產帶來損失,造成資源浪費,要在各個利益相關者之間達成共識與合作是一個挑戰,在政策制定和推行過程中如何保障短期和長期目標之間的平衡,這些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

強化農業水資源永續利用

對於世界大部分地區而言,農業用水佔社會用水總量的比重一直居於首位,臺灣也不例外。人口增長帶來的糧食需求會影響農業發展,農業用水是糧食生產的重要元素,對維持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考慮到未來氣候的變化,糧食作物在不同生長期的需水量有所不同,我們必須採取相應的節水措施,利用互聯網和科技設備來達到農業生產自動控制配水的操作。

農田水利水文自動測報整合系統,是通過資訊系統、感測儀器及遠端遙控等進行用水調配和管理作業,包含監測站、設備專案管理、GIS整合應用、雨量整合分析等多個模塊,以這套系統爲基礎的設備在臺灣許多農業生產區都有實際應用案例,起到智能配水、自動灌溉、節約灌溉用水等作用,效果明顯。目前,臺灣正在推廣農業節水措施,發展相關智能設備,希望能通過交流會平臺進一步探討,促進兩岸農田水利的合作發展。

落實節水優先堅持兩手發力

寧夏是全國唯一全境屬於黃河流域的省區,擁有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體系。寧夏引黃灌溉區是中國最重要的大型灌區之一,是自治區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的重要支撐。現代化灌區前景廣闊,寧夏以現代水網爲支撐,以改革創新爲動力,堅定不移推進水資源公共體系建設和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一是堅持機制先行,全面深化水權水價改革激發活力,建立用水總量指標和空間均衡配置體系,配置農業用水量,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的水權體系。二是堅持統籌推進,持續織密農業灌溉水網,因地制宜地推廣滴灌、噴灌、覆膜保障等模式,提升高效節水灌溉覆蓋率。三是堅持數字賦能,應用互聯網技術,不斷提高灌區管理水平,加快信息化技術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堅持兩手發力,積極探索現代化灌區建設新途徑,創新投融資體系,擴大政府投資,吸引社會投資。

合理選擇Nbs路徑使土地永續發展

Nbs即Nature-basedsolution,闡述爲“更系統地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Nbs準則強調採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方法,提出解決特定社會問題和挑戰的方案。每一片土地、每一個鄉村都是獨特的,這種獨特性源自其地貌、水文、土壤、氣候、植被等自然條件,也源於其上持久人工干預形成的場所與文化。我們要持續加深對本地自然知識和傳統生態智慧的瞭解,合理選擇Nbs路徑,呈現出土地的獨特性並使其永續發展。在這個整體架構和策略方法之下,不僅可以有效解決水質和水量的問題,提高農村福祉,同時也可以達到農村的生物多樣性。

還想向大家分享一下“農村再生”理念。臺灣部分地區因爲經濟的發展,農村人口大量外移,針對這個現象,我們對村裡的年輕人開展“培根計劃”,花費四年的時間對他們進行培訓和訓練,引導農村進行自主意識的學習。四年之後,每個農村要提出他們的“農村再生”計劃書,提出未來四年所需要進行相關建設的環境改善計劃,去落實、擴大整個“農村再生”的面積,推廣至社區、學校,延續到我們的下一代。

河禾融合全面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

“河禾融合”觀念是平潭最先提出的,目前是全國首創,以河禾融合加快平潭人水和諧共生現代化,打造“水+”新模式,以人水和諧共生爲方向,將山水、林田、湖海資源綜合統籌,達到用水高效、環境優質、河湖安瀾的生態環境,促進產業生產聚集。把人、水、土地、產業等要素融合起來,結合水利工程、河道整治、生態環境整治、水環境治理,以破解平潭當前水資源緊缺、土地要素資源制約等問題,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一閘三線”通水在即,平潭將徹底告別缺水的歷史,下一步我們將全面提升城鄉供水管理水平,推動全島城鄉供水一體化全覆蓋,實現城鄉供水同水、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全面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

開源節流用好水資源

臺灣南部地區因地形阻擋,降水分佈不均,蓄水設施少,水資源十分匱乏,今年更是遭遇了30年以來最嚴重的乾旱。針對缺水問題,1993年後,臺灣不同政黨都各自提出了不同水資源開發或改善計劃,但幾個關鍵的水庫開發計劃卻因兩黨互相掣肘、環團反對、民衆抗爭而屢遭停止。面對重大水資源開發計劃一再受挫,我們提出,開發計劃要周全,放棄政黨相對的立場,以經濟發展與群衆需求爲優先考量,教育群衆認知公共政策,減少有心人士介入引起爭議。

對於臺灣南部當前的乾旱氣候,我們認爲首先要“開源”,多蓋一個湖山水庫,開發伏流水、再生水、海淡水,再通過農業休耕、牧業停養、民衆節水等措施“節流”,抽東庫補西庫,移灌溉用水補工業、民生用水。

(全文共2,954字)

林伊銘、陳文玲﹒兩岸嘉賓共論農田水利合作發展之道﹒《平潭時報》(總第3,810期)2023年6月28日4版【海壇觀潮】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