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資訊頭條 >> 150名臺胞聚“粽”迎端午
詳細內容

150名臺胞聚“粽”迎端午

時間:2023-06-22     作者:陳紫琳【轉載】   來自:海峽導報

海峽導報訊(記者 陳紫琳/文 柳瑞鴻/圖)

11b622c_6.jpg

昨日上午,“隔海相望‘粽’是情,緣聚湖里一家親”湖里區臺胞臺商端午聯誼活動舉行,約150名臺胞現場包粽子、品粽子、話情誼,共慶端午。

糯米、紅燒肉、蛋黃、香菇、蝦米等香噴噴的食材和粽葉一起端上桌,在包粽子高手葉老師等現場教學下,臺胞們各顯身手。有不少臺青是第一次包粽子,他們埋頭認真包粽子,包的粽子也都各具特色,有方形粽子、多角粽子、雙黃粽子等,大家笑呵呵地互相展示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就像家人們團聚一樣,大家圍坐一起包着粽子,還能認識更多的朋友,增進彼此之間的友情,讓我更愛湖里這片熱土。”臺青羅德智說。

活動現場,不止有新鮮的粽子,湖里區委臺港澳辦還貼心地爲每位到場的臺胞送上新修訂的《湖里區鼓勵和支持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實施辦法》,並現場講解最新政策內容。新增創建臺灣青年創業就業示範基地、創業啓動資金扶持、經營場所和居住用房租金補貼、“以臺引臺”獎勵等政策,並簡化臺青申請流程,讓大家感受到湖里區對臺青在湖里創業就業的真切關懷。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吳家瑩表示,在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讓來祖國大陸創業的臺胞們倍感親切。他說:“大家聚在一起包粽子是一種親情,更是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一環。我希望這種傳統文化持續辦下去,促進兩岸深化交流,讓年輕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重要,並把活動內容告訴臺灣島內的鄉親們,我們在這裡生活得很好。”

陳紫琳﹒150名臺胞聚“粽”迎端午﹒《海峽導報》2023年6月22日11版【台海】


兩岸民衆共同製作“成功錘”

11b622c_8.jpg

海峽導報訊(記者 程婷婷/文 葉新航/圖)

昨日下午,一場以“品味五月五:端午贊成功”爲主題的活動,在廈門中華城龍威臺創基地舉辦,兩岸民衆齊聚一堂,共同製作粽子與“成功錘”,敬獻延平郡王鄭成功。

現場粽香陣陣,兩岸同胞一起包粽子的場景,快樂且溫馨。除了製作傳統粽子外,兩岸民衆還製作一種引人注目的食物,它就是“成功錘(音嗲)”。相傳,1661年鄭成功從廈門出發準備收復臺灣,適逢端午但因軍糧欠缺,只好以家鄉的民俗點心“煎錘”代替粽子作爲節日佳餚。

昨日現場活動上,人們將傳統的“煎錘”改以烘焙方式製作。正在製作“成功錘”的臺青吳宗諭說:“在臺南安平,以‘煎錘’取代包粽子過節的傳統延續了200多年,直至後來人口遷移,使得安平人吃‘煎錘’的習俗才漸漸式微,今天將這一手藝改良重現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程婷婷﹒兩岸民衆共同製作“成功錘”﹒《海峽導報》2023年6月22日11版【台海】


臺灣“首來族”讚歎翔安黃厝藝術造村

11b622c_7.jpg

海峽導報訊(記者 程婷婷 葉新航)

爲讓臺胞更深入認識原鄉文化,昨日,臺南市文化協會和翔安區委臺港澳辦攜手組織13名臺胞走進翔安黃厝鴻漸藝術館、馬巷三鄉社區等地開展藝術文化交流活動。

來自臺南的陳清榮第一次到大陸,他稱讚廈門比想象中的繁榮,驚歎現在的廈門社區將藝術和鄉村完美地融合,值得臺灣同胞學習。臺南市文化協會理事長周芷茹也讚歎道:“今天參觀的黃厝村,真的是做到了‘藝術造村’‘引匠入厝’。”

翔安黃厝村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通過打造“藝匠小鎮”,用文化再造鄉村、用藝術賦能鄉業,走出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先後獲得“省級文明村”“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等稱號。

昨日,臺胞們還來到馬巷鎮三鄉社區服務中心,衆人以歌會友。翔安區文旅局科技特派員邱義娟和臺胞同唱《愛拼才會贏》,把現場氛圍帶向高潮。最後,臺胞們來到了馬巷友民社區參加聯誼活動,一起吃粽子過端午,品嚐馬巷特色美食,感受不一樣的馬巷文化。

程婷婷、葉新航﹒臺灣“首來族”讚歎翔安黃厝藝術造村﹒《海峽導報》2023年6月22日11版【台海】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