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大陸頭條 >>資訊頭條 >> 廈大臺研院對臺交流不斷深入 走進臺灣田野調查
詳細內容

廈大臺研院對臺交流不斷深入 走進臺灣田野調查

時間:2020-05-12     【轉載】   來自:臺海網

微信截图_20200512085430.png

臺研院青年學者與臺灣來訪的師生交流。(資料圖)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陳翠仙 整理報導)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自從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對臺交流工作,致力於促進對臺研究、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當然,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兩岸關係、兩岸學術交流、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與臺灣社會各界的往來狀況與特點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今日,晨報邀請廈大臺研院副院長、教授張文生講述對臺交流的種種變化與故事。

 

從隔絕狀態到密切交流

 

張文生說,1987年,兩岸民間交流的大門在兩岸民眾的期盼下打開了,兩岸的學術交流也進一步發展。但是,由於臺灣當局的處處設限,20世紀90年代的兩岸學術交流仍以單向的交流為主,即多為臺灣同胞和臺灣學者來大陸的交流。大陸學者雖然也有赴臺交流的團組,但組織起來仍較為困難,手續繁瑣,必須經由第三地(主要是香港)轉赴臺灣,不僅費時費力費錢,而且變數也多。因此,當時許多學者視赴臺交流為畏途。

 

這種狀況持續到2008年兩岸實現了直接雙向三通之後才發生巨大的改變。兩岸人員往來可以通過飛機直航、廈金小三通等方式往來兩岸,極大地方便了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的師生赴臺交流和調研。

 

據統計,近年來,每年赴臺交流的廈大臺研院師生都超過了100人次,可以說是兩岸開放交流的直接受益者。與此同時,臺灣師生來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參加各種形式交流的人數也成倍增長。

 

從學術交流到廣交朋友

 

早期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學者與臺灣之間的交流是通過學界的交流開始的。隨著研究不斷深入,交流的對象也擴展到臺灣社會的方方面面、各行各業,尤其是與民進黨等綠營政治人物的交流交往更為引人注目。

 

學院鼓勵師生廣交臺灣朋友,與臺灣各政黨人士打交道,包括藍營綠營都有朋友。他們既是我們的研究對象,也是我們的朋友。通過對臺交流,通過廣交朋友,可以深入瞭解臺灣民眾內心的真實想法;通過田野調查,可以獲得第一手材料,更加準確地瞭解臺灣社會各方面的狀況。通過講座、訪談等交流方式,使廣大師生可以更瞭解一個真實的臺灣。正是這種開放性的、多形式的、深入化的交流活動,促進了臺灣研究院師生對臺灣問題客觀與全面的理解和研究。

 

張文生還介紹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19937月,謝長廷、蔡同榮、李慶雄、姚嘉文、劉文慶等民進黨籍立委來廈參訪,時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陳孔立在廈大接待了他們。雙方用閩南話交談,陳孔立還向對大陸瞭解甚少的這群民進黨精英介紹了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構想。共進晚餐時,雙方也是交談甚歡。在2000年六七月間,時任高雄市長的謝長廷,為了拓展貿易、打開高雄市和廈門市的交流之路,曾提出赴廈門訪問,當時他還指出高雄和廈門是一個國家領土上的兩個城市,明確表示憲法一中的立場。此番言論引來民進黨內深綠派陣陣罵聲,陳水扁當局百般阻撓,謝長廷的廈門之行最終擱湣�

 

從簡單接觸到深入交流

 

兩岸關係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兩岸的資訊交流日益頻繁而且便捷。廣大的線民、一般的學者均可通過網路獲得臺灣的相關資訊,這也對臺灣研究的學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深入臺灣社會,獲得第一手的資訊,才能更加真切地瞭解臺灣、研究臺灣。

 

正是兩岸關係大環境的變化,促使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更進一步思考和創新對臺交流的途徑。從2010年開始,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就在臺北租用住房作為駐點研究室。此後,又分別於2014年新增臺中和高雄駐點研究室,2017年新增金門駐點研究室,提供師生赴臺短期交流住宿、學習使用,讓理論研究進一步與臺灣本島社會實際相結合。


底部导航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台陸通APP下載

400-800-1969

周一至周五(8:30-17:45)

2019-2024 dalutone.cn 版权所有 ICP证:闽B2-2019900991 
 


陸通LINE@生活圈

seo seo